返回

红楼穿越之我的姐姐林黛玉

首页

设置

  • 关灯

第二十四章

    ()

    不管怎么样,这年算是过去了。正月十五也过去了。年算是跑远了。

    且不说林家铺子收入如何,那周掌柜的得了七天年假,另有一千两的红包。周夫人那里呢,年前就得了贾敏送来的各色年货,从衣服到补品,一应俱全。

    让李嬷嬷捎话说是周掌柜的为酒楼忙着,没空买。这也算是对周掌柜的一点子福利。周忠诚两人感叹着,只有更忠诚一条选择了。

    就说那黛玉,因为初次管理店铺,心里有些紧张,晚上和雪雁商量不休,皆因没出过门子,所以不得要领。转而粘着林星玉。林星玉便说让她先去考察一番,看清实际情况回来再说。

    谁知第二天上课时,黛玉竟不觉得走了神。

    张老师正好提及《论语· 宪问》:“以德报怨”:“孔夫子告诉我们要用我们的好,来感化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星玉和黛玉,你们先理解如何,等下回答我。星玉先说吧。”

    林星玉心说容易,这以前都在网上看过,现在又给黛玉讲过,所以站起来张口便说:“孔夫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所以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夫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张清大人张老师的脸上已经有点难看了,他没想到林星玉一张口就如此的“歪曲”圣人的话。

    他忍耐的又喊起黛玉回答。

    黛玉正想着她的心事,得到星玉的提醒后,随口把林星玉教导的话冲了出来并总结到:“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大板砖飞他!

    ‘以德报怨’的人,是凡事都和稀泥的人,是懦弱的。他敌我不分,是非不明,黑白混淆,乾坤颠倒。别人把他卖了,他还帮人家数银子;别人把他的媳妇抢走了,他还帮人家端尿盆子。这不是懦弱是什么?我们绝不能做这样的人。

    我们凡事要知好歹,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如果对待敌人和朋友没有了区别,那么朋友和敌人也就没有了区别,那么真理与谬论也就没有了区别。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所以我要说以德报怨是对德的最大侮辱与亵渎。”

    “哐啷”一声,张老师再也支持不住的倒了下去。

    书房中,张清张老师哆嗦着把两位爱徒的话回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脸色“扭曲”。看样子是“气”的不行了。手指抖着,说不出话来。

    张清没想到林大人会这么难受气成这样子,安慰着说:“许是我教导的方向不对?那黛玉是女孩子家竟能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其实两孩子资质都是好的,若是细心引导,怕还有救。只是林老爷,我恐怕无此能力了。还请您再请高明吧。”

    林如海好半天才缓过来劲,极力的挽留着。并让林忠快去叫两位逆子来书房道歉!

    林星玉林黛玉心惊胆颤的来到书房,不知为何老师听了二人的回答竟然反应如此剧烈。

    就算学生理解的不对,老师应“诲人不倦”慢慢教导,怎么反而跑来告状。再说,那都是说现代社会传下来的精华。不至于糟糕到哪里去吧。不至于连老爹都惊动了吧。

    二人低了头,听着林如海“暴跳如雷”的要二人向张老师道歉,这种事情,他不怪老师没教好,反而骂自己的儿女思想路线不正。

    老天,你能讲一讲这什么爹吗,虽说林星玉林黛玉都不知道错在哪里呢!还是极度诚恳的对张老师说了对不起,张老师才略好些。

    林如海又想给二人一个机会,便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讲一讲,这么简单,老师指导过了,现在把你们的理解讲出来听听。”

    林星玉想了想说 :“老师说的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我的理解是:这三句话包括了孔圣人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我们把它分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不只是在书本上念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夫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圣人说: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林黛玉补充着说:

    “这三句话是在讲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学-----学的乐趣和苦恼。乐趣是学到的东西指导实践时所带来的愉悦和与朋友共同参详学问带来的快乐。烦恼是怀才不遇时的坚持和动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这一番话,莫说张老师了,就是林如海也被惊吓住了。

    沉默,沉默,书房中一片沉默,林星玉和林黛玉头顶压力同时想到一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等到林如海醒过神来, 张清已经不由分说拂袖而去。

    奇怪的是书房中并没有想像中的骂声,倒是林如海手握儿女的手,一个劲的赞叹:“本来,听了张大人刚才那番话,我都听得十分高兴了心里又忍得难受。没料到,你们二人对学问的理解已是如此境界。虽然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细品却是不无道理。真是比起为父当年高上一层。

    只是有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话说白了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心里头只想着你们平平安安的,能不能做官成为什么名人之类,倒不是我心中所想。日后,此等言论断不可再有。只在咱们自己的家里交流一番倒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林如海的脑壳怕是被雷炸过了吧。

    晚上学给贾敏听,贾敏也变态的说:“这样的话别人说出来,我一定觉得是疯子。我的两孩子这样说,我倒觉得很有道理,想那多少朝中大臣学士,天天抱着书本子,也弄不明白咱两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自己从前也读过书,竟也是白看了。”

    这样的家长,无语了。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通过潇湘导购(http://buy.xxsy.net)前往淘宝网购买女装,免费拿潇湘币看潇湘VIP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