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新年没有薛老爷,而且也不是在自己的家,薛家母子四人这个年过的并不是很舒心,不过毕竟是在寄人篱下,薛夫人领着宝钗也经常出现在贾府内眷的聚会上应应景儿,薛蟠和薛螭也出面应酬。等过了上元节,薛蟠埋头到了书堆里,连薛螭都没事儿的时候拎着本兵书或者《孟子》《论语》在看,弄得宝钗和薛夫人都以为薛螭是怎么了呢,她们以为薛螭说考武举说说而已,就是考也不会是现在,武举不同文举,因为年龄的不同导致的力量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本朝参加武举的人没有像薛螭这么小的。
年后,进入二月开始,梨香院就充满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因为薛蟠在二月初九就要会试了,这段时间薛夫人原本每天给薛蟠炖补品,生怕他在考试时身体受不住,可是宝钗薛螭怕薛蟠补品吃多了上火,到时候别没问题也给弄出问题来,将薛夫人劝住了。薛螭也不怎么淡定,如果薛蟠这回成功了,他们薛家的地位马上就会不一样,与美好的明天那是又进一步啊。
这种情况等到二月初九薛蟠进考场的时候达到最大值,薛螭去考场送他哥进场,而薛夫人在梨香院里不停地在求神拜佛,祈祷薛蟠能过,薛宝钗看的哭笑不得,只能在一旁仔细的劝着过分激动的薛夫人。其实不淡定的人多了,例如还远在金陵的薛老爷,别看在金陵时薛老爷心平气和,今年他虽然不在母子三人身边但那信自年后就像雪花一样的飞来,信中嘱托无非就是薛蟠的会试,毕竟薛蟠没准儿是自薛蟠祖父后薛家唯一能够入仕的人。
直到薛蟠考完回到家后,这股子气氛才稍稍消减了点,但是等会试成绩比等乡试成绩也好不了多少,薛家人在这段时间都属于心脏高度提高,所以等到看榜的人告诉回来报告薛蟠考了第三名,薛家众人的心才算是落回了肚里。
接下来,道贺的人骤然多了起来,连贾母都说要替薛蟠庆贺一下,原本因为薛夫人拒绝了宝玉和宝钗而对他们冷淡了一阵子的王夫人都又和薛夫人开始变得亲亲热热了,还极力支持为薛蟠庆贺。薛夫人看着他这姐姐做派心里不住冷笑,而且因为这,王夫人甚至还准备撮合宝玉和宝钗两个人。王夫人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薛蟠会试考了第三名差不多就是板上钉钉的进士了,宝玉要能娶了宝钗不仅会有财力支持,如果将来宝玉入仕的话也是一个助力。可她算盘打得再精,薛夫人买不买账倒是一回事,关键她那宝玉不买账啊。
比如现在,薛夫人领着宝钗在荣禧堂对贾母和王夫人的提议婉言谢绝,并对荣禧堂里聚集的这一群大大小小的主子发出邀请:“谢谢老太太的心意了,螭儿已经着手去办这宴席了,他兴致高得很,我今日来就是请老太太姐姐凤丫头和各位姑娘明儿去梨香院热闹一下,毕竟还有殿试呢,我家老爷说等殿试结果出来了再大贺也不迟,现在就我们自己热闹一下就好了。”薛夫人最近心情好的不得了,不管说什么话都会带着笑音儿。
“行,我们一定去闹你一回。我就说姨太太是个有福的,看看现在蟠儿这么争气,以后有你享福的日子。”贾母笑道。“我们说这话还行,老祖宗就不行,老祖宗还不是最有福气的吗,我才要羡慕姑妈呢,蟠兄弟这么有出息,将来必会为姑妈挣回诰命的。”凤姐站在一旁笑眯眯地说,既小拍了一下贾母的马屁,又没有让薛夫人感到不快。满屋子的人都在这种喜庆氛围里向薛夫人道贺,偏偏这是贾宝玉来了一句:“没想到像蟠哥哥那样的人品也成了为名利奔走的庸碌之辈。”这句话声音不大不小,即使贾宝玉是无心的但也足够打散这一屋子的气氛。
薛夫人的火马上的就起来了,自家大儿子苦读多年才有今日,却被人说成是庸碌之辈,要不是在场的人多,她都想撕破脸了,但现在还得忍着。薛宝钗心里也很不爽,平时这宝玉混在姐妹堆里她还觉得他有几分才华,但现在这样说,不是生生打他们薛家的脸吗,她大哥这么多年苦读她都看在眼里,现在被人这么说,真是……宝钗心里都觉得憋屈得慌。
“宝玉,别瞎说。”贾母说了贾宝玉一句,转过头来对薛夫人说:“他小孩子心直口快,姨太太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贾家最大的人物都发话了,薛夫人怎么可能发火,她脸上仍然带着笑:“我自然不会和宝玉生气,他还是小孩子嘛。”好个心直口快,好个小孩子,就这样的,她那姐姐还是永远别指望她会把宝钗嫁给他。
凤姐看气氛不对,忙开口说:“明日去梨香院定要喝喝蟠兄弟的状元酒,好叫蟠兄弟中个状元回来。”薛夫人心情这才缓和了一点:“你呀别把他看太高。”于是这一段就这么打混着过去了。
但是薛夫人心里还是极不好受的,回到梨香院,一直憋着气,宝钗好言安慰也不起作用,最后,薛夫人还是忍不住对着宝钗掉了泪,并将憋在心里的话一吐为快:“你也知道,妈我是王家的庶女,你那姨妈从小就看不起我,我偏偏还好强要和她争个先,但是我哪里能争得过她,现在好了,我好不容易有个出息的儿子还要被他那只会混在女人堆里的儿子这样说,妈我难受啊。”说着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宝钗也不知该安慰她什么好,只得说:“妈何必往心里去,大哥现在是他一步步的考来的,大哥如何用功,难道妈还不知道吗?别人就是说些什么又能怎么样。”薛夫人这才慢慢收住眼泪。
当薛蟠和薛螭回到梨香院便看到薛夫人一副哭过的样子,薛蟠薛螭将宝钗拉到一旁悄悄问问:“妈这是怎么了?今儿一大早不是挺高兴的吗?”宝钗将今天在荣禧堂发生的事儿和他们一说,薛蟠叹道:“妈何必为这个生气,他说两句我又不会真怎么样。”薛螭也过去劝薛夫人,做尽各种搞怪动作,说些笑话啊,逗薛夫人开心。终于让薛夫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你啊,都十四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
三月,薛家的老宅也快修好了,金陵那边薛老爷也开始收拾着上京了。三月十五,薛蟠参加殿试,薛蟠在走进皇宫时转头看着来送他的薛夫人和薛蟠,有了一种心酸的感觉,走到今天这一步,成败在此一举,他不能退缩。薛蟠走进皇宫,薛螭看着薛蟠的背影,仿佛看到了他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我是传胪这一天的分割线
这一日清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和殿前,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文武百官立于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诸贡士穿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分列于百官之后。礼部鸿胪寺官设一黄案于太和内东旁,由内阁学士捧黄榜置于黄案之上。(此段参考百度百科资料)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皇帝着礼服到太和升座,文武百官与诸贡士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鸿胪寺官开始宣《制》:“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薛蟠听着耳边鸿胪寺官的声音,紧握手心里出了不少冷汗,不管怎么说他才刚十六岁,还未弱冠,这种大阵势是第一次见,再加上紧张,薛蟠甚至能感到心跳在不停的加速。
终于开始唱名,鸿胪寺官依次从殿内唱到殿外传唱三次“一甲第一名李彦觐见”,薛蟠看着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被鸿胪寺官引出班就御道左跪,不一会儿又唱“一甲第二名柳溪山觐见”薛蟠左侧对着的一个人被引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
正在薛蟠不断为自己做心理建设的时候,他听到了他的名字“一甲第三名薛蟠觐见”他刚听到后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鸿胪寺官来引他出班,他旁边的一位同乡的贡士碰了他一下,他才醒过神来,忙跟着鸿胪寺官来到御道前就御道左右后跪。
这是薛蟠第一次直视皇帝,殿试时他只顾专心答题根本没看清皇帝的样子。他听着皇帝的声音抬头看着坐在龙椅上的人,皇帝在平民心中向来是被神化的存在,所以薛蟠只能看着龙椅上和薛老爷差不多年岁的皇帝呆呆的回答着皇帝的问题,最终还是在薛蟠退出大殿的时候,皇帝身旁被封王皇帝的嫡亲弟弟雍安亲王调侃了一句:“皇兄,这位小探花还真有趣,看他那呆呆的样子,根本看不出那份卷子是他写的,不过,那份卷子虽新意实用,但终究还是有点青涩,倒也符合他的年纪。”
至于梨香院里的薛螭和宝钗薛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开心坏了,薛螭立刻吩咐下去准备迎接薛蟠回来的宴席。薛螭觉得他哥真是太给力了,竟然考了探花。薛夫人这边就更不要说了,要不是有宝钗扶着薛夫人都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等到薛蟠游完街身带大红花回到梨香院的时候,梨香院里已经聚集了一堆人,甚至贾母都亲自到场了恭贺薛夫人,看到薛蟠回来,凤姐满脸笑意的向屋里喊到:“我们的探花郎回来了。”薛夫人快步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身披大红花站在在院子里的薛蟠。薛夫人看着儿子身上的大红花,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薛蟠忙走到她身边扶着薛夫人,叫了一声:“妈,儿子回来了。”薛夫人不住的流着眼泪嘴里直说好。
满院子的人都在恭贺新科探花郎,薛螭看着哥哥,觉得命运真是奇妙,眼前意气风发的薛蟠哪里还是原著中的呆霸王,既然薛蟠哥哥都这么争气,他一定不能落在他后边,今年的武举他一定尽力去考。不过在这满园的喜庆里还是有些遗憾,比如薛老爷还没有到京城,见不到今日的这般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