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从沉香园里出来,脚步有些沉重。大太太刚才分配了任务,为三娘备嫁,让她绣一百只荷包,五十对双荷梅攒心络子,说是准备大婚的时候打赏用。怪不得三娘早晨到聆湖居又送缨菜又送松饼呢!原来应验在这事儿上。
一只小小的荷包,居然要双面绣,秦氏显然是在找茬报复。
五十对双荷梅攒心络子,是五十根双荷络子加上五十根双梅络子。所谓双荷攒心络子,是用一根丝线打成一对荷花。双梅攒心络子,是用一根丝线打一对梅花。这是师父教的绝技,三娘始终没学会。“荷”是“和”与“合”的谐音,“梅”是“美”的谐音,寓意和和美美,合起来一百根,是百年好合的意思。
点灯熬油地绣了三天,才绣出了一只荷包,一对荷梅攒心络子。七娘掐指一算,一百只荷包,一百根络子,至少要费时办年。半年后,又要为四娘出嫁做准备了。她的花季年华,就要在繁重繁琐的劳累中度过吗?
自己酷似一只笼中的小鸟,明明有翅膀,却不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穿越一年多,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甄府西南角的百草园。乏味无聊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希望。
想起红楼梦中的两个庶女,胆小懦弱的迎春被父亲以五千两的银子卖给了中山狼,婚后仅一载就命丧黄泉。聪慧能干的探春也只能无奈远嫁,终其一生也没能再回家乡。在这个女子从属于男子的社会,庶女这一辈子好不好完全等同于嫁得好不好,嫁得好不好有时就在父亲和嫡母一时的念想。
百般算计的三娘替妹妹代嫁,嫁了个残废的窦二还像捡了个金元宝似的,可想而知庶女大多数都是当小妾的命。
姨娘的命运她也见到了,生母秦姨娘就是。听说秦姨娘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被老爷百般地宠爱过,不然怎么会有七娘和小泽?现在老爷却连偶尔良心发现去百草园看看她的心情都没有。
就是这样的秦姨娘,在甄府里也算幸运的。除了她和刚来的小柳姨娘,又有谁侥幸活到了今日呢?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一个人能清楚地预见自己的未来,预见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悲催。
七娘不想让自己沉浸在悲悲戚戚的状态里,人活的就是心态和精神。精神支柱要是坍塌了,人一夜之间就能垮掉。每次情绪低沉,不超过半个时辰她就要极力地将心态调整过来。想想自己刚穿越到这具身体里的时候,病倒在床上有半年多。如果不是百合的精心照料,哪有她的今天?百合的未来全都押在她身上了,自己嫁得好,百合才有好日子过。还有娘亲和小泽,都要靠自己关照,没有理由不坚强地活下去,她就是费尽心机也要把自己嫁得好。
又想到这次小泽成功地入了族谱,是她和大太太斗智以来取得的初次胜利,应该为自己自豪才对。这样的自我鼓励,心情舒畅了许多。
七娘的书房显得很宽敞,因为只有两样家具。临窗摆放着一个大紫檀雕樆书案,桌面上磊画册,字帖和几本书。还有两方砚台,一个旧窑天青釉笔海,里面插着粗细不一的几只毛笔。靠东壁面西设着一个半旧的美人榻,青缎靠背坐褥也是半新不旧的退了色。书房的里间是七娘的卧房,外间是丫鬟百合和杏儿的房间。
百合端着一个描花托盘进来了,把一碟山药糕和一杯蜂蜜水放在画案上,“七姑娘,敲过二更了,早点睡吧,不然白天没精神头。”
还真有点饿了,七娘捡了两块山药糕吃了,又喝了蜂蜜水,把绣好的那只荷包和一对攒心荷梅络子放在了画案上。望着窗台上那只紫罗兰花瓶发了一会呆,黎哥儿快回来了吧?萧姨妈会反对儿子娶一个庶女为妻吗?萧姨妈是大太太的妹妹,性格是否有相似之处?
困得两双眼皮不停地打架,杏儿服侍七娘盥洗更衣,换上了宽松的纯棉睡袍,头一挨着枕头,就进入了梦乡。醒来的时候,天刚朦朦亮,百合和杏儿都在熟睡。不想打扰她们,七娘蹑手蹑脚地来到书房,想点着油灯看一会儿书。
咦?一只荷包,一对攒心络子哪去了?昨天睡觉前明明就放在书案上的!是百合夜里收起来了吗?不会吧?做好的女红从来都是摆在书案上的,晨昏定省的时候好向大太太交差,还是一会儿问问百合吧。
七娘的目光落在窗台上的时候,她觉得不用问百合了。那只紫罗兰花瓶像变了魔术般,几个时辰间鸟枪换炮了。原来的花瓶是一只实木雕花的,是原木的颜色。可是现在的这只却是七彩水晶的,晶莹剔透,在黎明的书房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水晶花瓶里插着一大束娇媚的月季花,有奶白色和粉红色两种,带着芬芳的露珠,在破晓的黎明中悄然绽放。
七娘意识到昨夜有人光顾过书房了,这人一定不是小贼,小贼好不容易进来一次会只偷一只荷包,一对儿络子吗?七彩水晶花瓶,比一百只荷包要值钱很的。
会是黎哥儿回来了吗?不太像。如果想送她水晶花瓶,也不该把木头花瓶拿走吧?再说,窗外是几米深的湖水,没听说黎哥儿会武功轻功什么的,要是从门进到书房里,一定要吵醒两个丫鬟。不是从门,那会是从湖面上飞过来的吗?
会是采花贼吗?一个武艺高强的采花贼,能在湖水上行走,能轻松打开在里面插上的窗户不留痕迹。居然一朵花也不采,还送一瓶浪漫的鲜花讨好女主人,玩起了温柔的把戏,这还叫采花贼吗?
这个人似乎没有恶意,七娘内心深处有种预感。可是一只原木花瓶一夜之间变成七彩水晶花瓶,怎么向两个丫鬟交待呢?左思右想,七娘不想瞒着百合。
百合刚一走进书房,就惊讶地捂住嘴巴,不然她怕自己尖叫起来。
....................................................................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第二十八章《喜讯》。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