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外话之画皮新传

首页

设置

  • 关灯

第十八章府院案首 人生感悟

    府试的结果很快出来了,王安旭的名字又一次排在了第一位,成为了“连中两元”的府试案首。当同乡的几个“师弟们”前来祝贺时。他也只是惊讶了一下,便神情淡定的向其他人道谢。

    因为他的心已经到了古井不波的地步,所以并不那么在意名次。他所在意的就是只要能考取功名,就很满足了。并不那么在意案首之名。而这样的心态反倒是使他能放宽思路,认真答题。这样的心态在考场上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等到府试结束后,王安旭便开始着手于院试的准备。院试的报名等手续与府县试略同。因此,没费什么周章便报了名。

    府试的目的是为了选出可以参加院试的人选,而所谓院试,是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考试。明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的第一名也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学政于驻在地考试就近的府、县;其余名府,则以次分期案临考试。所考为正场一场,复试一场,录取者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就在这种等待中,院试来临了。六月份,杭州便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并且连绵不断。以至于路上的行人也稀少了很多。

    但就在这一日天刚蒙蒙亮之时,从杭州城的内外几个方向上,便涌来了很多书生,杭州城的百姓自然知道他们都是参加院试的考生们。所以并未奇怪,而这些考生一个个撑着伞,提着考篮,走在通向学宫大院的道路上。

    每一届院试的考点都是在各府所举行,由提学大人逐次亲临各府,进行考校。而院试的第一站自然是省会了。由于杭州府乃是浙江省的省会,所以才六月初王安旭便来到于此,进行考试。而王安旭对此自然是轻车熟路。当他早早的起床后,便拿上考箱,撑着一把油纸伞,告别了母亲便出了门。向着学宫方向而来。

    虽说是参加院试,但众考生明显轻松了不少,那是因为院试录取率很高,目的只是重新排定一下名次,以进行县学府学的分配。在这里要说上一下,在大明朝的“县府院”“乡会殿”两层三级考试制度中。前两级“县府”和“乡会”是用来淘汰考生的。而最后一级“院试”与“殿试”则以排定名次。决定分配为目的……这种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减轻了了不少压力。院试的性质是为了划分在前面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考生。决定他们是进府学读书。还是进县学读书。但试还是会有差强人意之时。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淘汰率。总大概有七成被录取。不过因为各府教学水平不一样。所以有的府县八成甚至更多的考生上榜。有的府县却只有五到六成。但只要将基础记得牢靠,还是极有可能被录取的,相比县试十取其一。府试十五取一的残酷来说。这一场算是皆大欢喜了。

    院试中所被录取的考生,即可以进入府学、州(直隶州)学或县学的,称为进学,通名生员,即秀才的俗名。而生员在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明清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至于“监生”,那是花钱买来的,充不上数的。但是无论生员也好,监生也罢。都算是有功名在身,政治地位已超越了平民老百姓,少数的优秀生员又被称作廪生,是可以吃皇粮,拿国家津贴的。也算得上是公务员了。

    同前几次考试差不多,这一次同样费了很大的功夫,众考生才坐在了自己的考桌上。而由于今天下雨,所以顶上都架设了考棚,还给了每个考生两支蜡烛以备看不清考卷时用。真是给足了“人情”。将东西收拾好后,考生们便坐在考桌后,等待提学大人的来临。

    过了不久,提学大人才到了考场内,众人一眼望去,只见这位大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只见他身宽体肥,长的是白白净净。看上去一脸的和气之相。身穿绯色四品官袍,头戴乌纱帽。手上拿着一方手帕,正时不时拿起手帕擦自己的额面和脖颈,也不知道擦得是汗还是雨水。也许是因为身体肥胖的原因,走起路来有些脚步蹒跚,颇有些滑稽之相。但众考生都不敢言语,生怕无意间得罪了这位提学大人。

    而让众考生有些害怕的原因,则是这位提学官大人乃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主宰者。提学官有三大责任,一是组织这场府县学入学考试,而是每年年底,下到各府县学中,对在学的縻生、增生和附生进行岁考,以决定一系列的奖惩。第三乃是对府县学的生员进行科考,以决定参加乡试者的名单。说他一手掌管全省府县学的入学、学中和毕业,对于举人以下学历的士子来说称他为考生们的上帝也不为过。

    他先是领着众人向孔圣人的画像鞠躬,而后又给孔圣人上了香,然后回过头来又说了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最后当中考生有些疲乏时才宣布考试。

    院试共进行两场,分别是“正场”和“补录”,正场试两文一诗,如果正场没有通过,还可以进行次场的补录,补录试一文一诗。全场起码有一千多名考生,每个考生要做至少三道题,这样算下来不包括补录的话便有三千多道题。保守估计也有五千多道题。而且这还只是杭州这一带地区的院试,浙江省其他的州府也要有院试,像苏州、扬州、绍兴、嘉兴等地区。提血官需要一地一地的往返考试,最后选出优胜者出来进入各地府学学习,其他的人员则是返回县学学习。试想一下,全浙江省所要参加院试的考生数量起码超过了两万以上。而所有的批阅工作全部要由提学大人亲自进行,对于提学官来说可谓任务艰巨。

    提学大人很快便在一张卷轴上写下了考题的内容,两道时文题,均是截搭小题。还有一首七言格律诗。都是难度极大的考题,就以要求来说就让很多考生眉头紧锁。

    王安旭也思考了一时半刻才提笔在草稿纸上书写,胸中有了笔墨,书写自然飞快,只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篇锦绣文章。接着又细细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没犯了忌讳,没有语句不通顺之后,便认认真真的在答题纸上誊写了一遍。然后再按葫芦画瓢,写第二道题......最后将三道题写完后,吹了吹纸上的墨迹,再认认真真检查了一遍。

    由于院试采取的是“糊名制”的手法,所以王安旭还特地的检查了文字中,发现并没有于自己相关联的任何语句,才拉动身边的小铃、立刻又两人过来糊名,又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然后王安旭便离开了考场。

    等到黄昏以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收齐后,提学大人才长出了一口气,吩咐人将考卷送入府学的书房后,便也跟着进了书房,开始批卷。

    批卷的工作量很庞大,又有些枯燥无味。这些卷子中不是长篇大论,便是不顺题意,牵强附会,这不禁让这位提学大人摇头不已。批了一个多时辰后,渐渐感到双眼发胀。于是放下了笔,说道:“来人,准备晚饭。”顿时,下人便开始准备酒菜。趁着这会儿功夫,他心想:“再看一篇,就去吃饭睡觉。”于是,便随手拿过来一篇试卷,再次阅读起来。

    等到下人们将饭做好去请提学大人时,却听得他忽然一阵大笑,称赞道:“如此嘉文,堪称俊杰之士。不着案首,真是有悖于心啊。”

    提学大人正欣赏着这篇文章之时,只听屋外有下人提醒道:“老爷,该吃晚饭了。”不由得怒道:“混账,如此时刻,竟说些俗话,真是有辱斯文。还不速速退去。”一声怒吼,倒把下人吓了一跳,不敢多说些什么,只好退了下去。

    不一会,提学大人忽觉得肚中饥饿难耐,于是又怒道;“来人。”等下人到了后,便说道:“晚饭做好了没有?”下人回道:“已经做好多时了。”提学大人一听,顿时又怒道:“如何不来通知与我?”下人委屈的说道;“小人曾禀告过老爷,但老爷那时正在兴头上,还把小人喝退。因此....”

    提学大人不由得楞了一下,随即想了想说道;“我有说过吗?”然后一拍脑袋说道:“瞧我这记性,老了,不过你也应该提醒我此事。下次不许这样了。”说完便急忙向饭厅走去。只留下那个下人委屈的站在那里,口中还嘀咕道:“是你说的让我退下,怎么现在又来怪我呢?哎――”

    当提学大人将所有卷子判完以后,便叫来几个自己的副手一同将所有卷子解封,他迫不及待的剪开那张被定为杭州院试案首的卷子后,一个名字出现在了他眼前.....

    这一天是院试发榜的日子,卢应元一大早便把王安旭拉了出来,两个人赶到了发榜的地点。就见在榜文前已站了一大堆人,一个个伸着脖子正在看着。这种情形让王安旭想到了大学里公布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名单的公布栏,想当年自己也是曾考了两次,每一次出来后都要挤进去看一看自己过了没有,经常是弄得头发衣服凌乱不堪,却看如今,这些考生也是如此,看到这儿,他突然有种异样的思维,如今的考试结果已经确定了,所不同的是知道的早晚问题,可是这么多人要为了早些知道自己的命运而这么奋力,那我岂不是更要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了,只有努力,才不会被甩下去,成为命运的附庸。想到这儿,他不禁再次看了看那张榜文。

    “恭喜师兄,又中头名,加上前两次,已经是小三元了这可是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呀。”一个相熟的书生见到他贺喜道。

    “是啊,师兄真是才学高深,我等佩服万分,”另一个书生也说道。

    “过奖过奖,在下也只是恰逢其会罢了。要论才学,还需要多多向两位学习才是。”王安旭急忙谢道。

    “哪里哪里,师兄太过谦虚了。我等以后还要仰仗师兄多多提携才是。”两人又说了一些客套话后,才离开。

    “喂,看不出啊,原来你得一个这荣誉就能引来这么多赞誉,不过就是太难考了,看来进士梦我是今生是无缘了。”卢应元摇头晃脑的说道。

    “你还是应多多努力,下一次争取考中县试,然后把府试拿下,争取能进县学,这样的话,还是很有希望的。”王安旭劝道。

    “算了,那也太难为我了,我看,以后我经商,你从政,咱俩官商勾结,定然能大发钱财,你说怎么样?”卢应元狡黠的说道。

    “想法虽好,但不切合实际,我看你还是先管眼前的吧。”王安旭无奈的说道。

    “对了,这一次有提学大人赏识你,我看你是前途无量。即便是明年的乡试,也会手到擒来,你这个大才子还不知道有多少佳人在惦记着,哪像我呀,是注定没人爱的孤雁了。”说完他一脸的惆怅。

    “好了,你就别幻想了。今天我很高兴,所以就请你去吃上一顿如何?”王安旭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别耍赖。”卢应元一下子机灵了过来。

    “是,你放心。我不会耍赖的。”王安旭心里说;“我耍过赖吗?”但如今不是解释的时候,所以两个人便离开了此处,向着远处走去了。

    ――――――――――――――――――――――――――――――――――――

    昨天有位读者在评论区里表扬了一下季雨,季雨真的很感动。所以更加下定决心将这部书写好。另外有读者也问我怎样处理梅三娘,我的回答是整个画皮将要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更改。让情节变得既在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您想知道答案,那就等着我今后为您将答案一一揭晓。我保证绝不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