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已完本11.3万
八月天,在北方这片大平原里,已经有了几分凉意,西边那轮老日头,懒懒地挂在天边,说上不上说下不下,万道霞光,却把半个天都染红了。 空中慢慢地掠过了一行雁影—— 过去有半天了,才又追上了一只孤雁,嘴里“呱——呱——”叫唤着,却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前行的雁列。
萧逸已完本13.3万
刀身映照着人面,把那张三分呆滞、七分沉郁的脸,拉得老长老长的——原本就失血的一张白脸,看上去更苍白了。 那汉子一声不哼地端详着手里的一口刀,满头长发,云般地披散着——刀长两尺七寸,遍体如银,其上打磨出一团团的鱼鳞旋光,四指宽的刀面上有一道直贯上下的红色刀槽,那道显目的朱痕,把刀锋一直拉下去,银灿灿,青蒙蒙,端的是一口上好精钢打制的宝刀——是一把顶能杀人的厉害家伙!
萧逸已完本19.0万
斜阳夕照,芳草如茵,一阵归鸟,投向远处的丛林。 这里是青海的“哈拉湖”,碧波如镜,水面之下,倒映着山坡、浮云,像是梦境里的景色,美得出奇。 “哈拉湖”的正前方,有一座百十丈高的小山,名叫“木苏”,在青海人的土语中,是“神奇的礼物”之意。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居然在“木苏”山上,建筑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佛寺,红墙绿瓦,使周遭愈加显得绚丽如画。 可是现在,这座佛寺却没落了,荒废了。
萧逸已完本18.0万
过关岭、渡盘江、经普安、抵云南,拨马西南行,遂入万山之间——少年冷红溪,他只不过一十七岁。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已尽得武林名宿钟先生一身真传,并被推崇为当前不可多得的少年奇才之一。 冷红溪并不自满,他的看法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欲学惊人技,需下苦功夫”,自己眼前这一点成就,实在算不得什么!
萧逸已完本10.4万
春天代表一年的开始! 春天使大地解冻复苏! 春天使枯木再发,使秃秃的杨柳枝桠吐出了嫩芽——一点点绿的新生。 春天是一种新的希望———年之计在于春!
西风怒吼,彤云乍开—— 仰视上天,但见白云一线,漫天的大雪,点缀着大漠天山,放眼望去,天地间,是一色的“白”!由不住你自牙缝里抽出一个“冷”字! 绕过了乱石崩雪的后峰,远远地,你就可以看见那所谓的“天池”了。
萧逸已完本14.2万
“故京软红十丈,柳丝十里飘香。”时间是前清盛世乾隆年问,地点是历朝金粉、红墙绿瓦的北京城。是初秋的日子了,尤其是入夜,北京城更显得颇有凉意。 三更天,叶砚霜从小床轻轻起来,唤了两声娘,不见母亲回答,知道已入睡。想到自己眼前的遭遇以及母亲的病,不由得一阵心酸,差点流下泪来……他慢慢地推开这扇小窗,一片月光射入了斗室,皓洁的月光正照着这年轻人,好一副俊貌:方面大耳,剑眉星目,颀高的个儿,白皙的皮肤,猿臂蜂腰,英俊中别有一股书卷气息……
萧逸已完本35.1万
水涨船高,像是起潮了。 大船摇动得厉害,尤其是那根合抱粗细、高耸当天的船桅柱子,吱吱哑哑地响着,看样子真像是随时都会倒下来。 月亮够大也够圆,只可惜才出来不久就被乌云给吞噬了,江面上浪花汹涌,一个接一个地卷起来拍打在岸上、石头上、船身上,每一次都澎湃有声,激发出万点银星。 像是有人吩咐了一声,大船就悄悄地起锚了。 大江上蒸腾着白茫茫的雾气,时见鱼群的“泼刺”。
原来铁守容自得风雷谷太虚老人垂青,赐了两卷手绘的秘功,一篇‘大三元图解’,一为‘二气分功’,此二巷手卷均系老人裁衣而成,以极详细的词句加以解释,并绘明图形,颇易辨认!
萧逸已完本16.1万
一尾跃波的鲤鱼,揭开了白昼的序幕。 两只水鸟,碉啾着,由眼前低掠过去—— 白腾腾的雾气,迎着黎明的晨风,四下里迅速地扩散着。 整个水面在昼光的映衬下,就像是一面平滑光整的大镜子,随着雾气的消散,显现出一片琉璃世界。 从黑夜到天明,是要经过一番蜕变的。日出、日落亦复如此,生与死也脱不开这个窠臼。 放眼天下,万物无不都在求新、求生、求变。 脱下旧袍,换上新袄,那是求新。 痛苦、挣扎,是求生。 斗转星移、寒暑交替,是求变。 只有死才是永恒的,对付那些狡猾的、千方百计意图求生的人,更有一定之规,以不变而应万变,诀窍只有二字—— 等待!
萧逸已完本22.7万
六部:桃花劫,连心剑,睡莲仙子,宝卷风云,骨肉情仇,剑气红颜,剑气红颜
萧逸已完本19.9万
夜幕深垂,虫声四起,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到处都显得静静的,尤其这洞庭湖附近,更是美景无边。时已午夜,游客尽散,空舟泊岸,那一轮皓洁的明月,洒下了满天的光雨,点缀着这沿湖的垂柳。夜风轻拂着柳丝,萤儿成群穿舞枝丫,时明时灭,真是好一番景致。 在这洞庭湖西角,有一片竹林,占地颇大,本是一块公地,后来有一石姓商人,愿以高价,向官府购置这块已经荒芜的林地,几经洽商总算成交。这石姓商人名益川,世代业盐,已相传五世,可谓家财万贯,富兼三湘;偏又为人仁厚、乐善好施,凡有助于地方上的一切善举,这石益川从不后人。每年岁终施粥,分飨远近贫苦人家,故此这洞庭一带,提起这石益川来,无不竖指夸赞!
萧逸已完本23.7万
管将军下朝回府,卸下官衣,在凉台上乘凉吹风,见次子照夕,在花园内手弯铁背竹胎弓,仰首望着天空一群饿鹰,欲发又止,不由皱了一下眉,转首对太太陈氏道: “这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走马射箭,对于今秋的大考,像是根本不放在心上,我看他怎么得了啊!” 太太睨了儿子一眼,却微微一笑道: “年轻人,骑马射箭也不是坏事,我倒挺喜欢这孩子的,你别老说他!”
金钟三响,大厅内鸦雀无声。 一十六名红衣少年,自两侧雁翅似地排了开来,独独空出了那描金砌玉的福寿长案来。 海碗粗细的一对红烛,映衬着一幅“麻姑上寿图”和金光闪烁的一个大“寿”字,水磨的红石柱上,悬有丈许长的一副大寿联,写的是:“身似西方无量佛,寿如南岳老人星。”
萧逸已完本21.8万
“唉!这小子八成是冻死了……” 一个穿着大皮袄,抽着旱烟的老人,在人群里发出了一声叹息。他用手中的旱烟袋杆子戳了戳僵卧在地上的穷书生的腿。那个倒卧在地上的少年,动了动身子。于是,大伙都乱哄哄地叫开了。 有的说:“还行!还能动弹呢!” 有的却连连摇头道:“可怜!可怜!咱们庄上没有这么个人呀?”
梁羽生已完本20.9万
占道山村,一群顽童嘻笑的声音,冲破了山谷的寂静。不知是因为有祖徕山挡住了西北的寒风,还是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元宵才过了三天,山坡上就开遍了茶花和杜鹃花,有桃红花瓣包誊金丝花蕊的,有青丝花蕊镶着乳白花瓣的,还有红里参白坪若大红玛瑶的,把这山村点缀得花团锦绣,春意盎然,祖徕山虽在长江以北的山东境内,这山村的景色,却有点像江南的早春了。
梁羽生已完本17.0万
暂时尚未添加,请等待更新。............ 主角检索关键字 --- 绝塞传烽录
梁羽生已完本21.8万
绣槛雕栏,绿窗朱户,迢迢良夜,寂寂侯门。月影西斜,已是三更时分,在沐国公的郡马府中,却还有一个人中宵未寝,倚栏看剑,心事如潮。这人正是沐国公的娇婿铁镜心。 沐家镇守云南,世袭"国公"之位,自明太祖朱元简封沐英为"默宁王"起,第二代就世袭国公,至今已是第七代了。现在袭位的国公名叫沐琼,在位已二十多年了,屡立功勋,当今皇帝为了笼络他,虽然未升他的爵位,但因他先祖曾受封为王,特准他以国公的爵位拟王府的建制。沐琼一子一女,子名沐磷女名沐燕,铁镜心娶沐燕为妻,照王府的建制,尊称郡马。
梁羽生已完本28.5万
漠漠黄沙,骄阳似火。这正是蒙古库里戈壁上最炎热的季节,七月里的某一天的中午时候。 大地都好似喘不过气来,在这万里无垠的大沙漠上,一切都好似静止了,看不到什么有生命的东西,只偶尔可以看见沙石堆中绽出的几根野草。可是就连这沙漠中生命力最坚韧的野草,也已经桔萎焦黄,纵有风来,它也不会迎风起舞了。
梁羽生已完本27.5万
鸳鸯意惬,空分付,有情眉睫,齐家莲子黄金叶,争比秋苔,靴风几番蹑。墙阴月白花重叠,匆匆软语屡惊怯,宫香锦字将盈箧,雨长新寒,今夜梦魂接。 ——史达祖·一解珠
(第203/207页)输入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