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今日就要成婚了!没想到公主竟然是皇子公主中最小结婚的!”
“我还以为以公主的性格会先独自立府,一辈子游山玩水然后看对眼了谁就给纳入公主府!”
几个帮忙穿戴的侍女显得比安意然更加激动,她们三五成群讨论着今天的婚事,把热闹的气氛推向顶峰。 秋已凉,然而殿外的水坛里的并蒂莲依然开的极好,清凉的风席卷过莲花带来一阵阵幽香的气息。
那几枝并蒂莲是早前她刚及笄的时候东湖送来的贺礼,外形上看来与普通的莲花并无什么不同,只是开的稍微好看一些。
但是这花只要不被人为故意破坏根系,便可以永生不朽。
据东湖来贺使者道,在他们东湖老一辈嘴里,相传这是花族即将成神的一位先辈的灵魂寄居在这朵并蒂莲里,在此休养生息准备历劫成神。
传说先辈的心上人是世间难得一遇的修炼奇才,这世间无一人能有比她强的天赋和机遇。 只是她一直游走于各界之间也引来了不少侧目,在未被眼红的人诛杀之前,她燃烧元神冲破天界,被她冲破的地方自上而下流窜着水柱。
自此她便陷入了沉睡,洪水肆虐席卷着世间万物,而先辈为了弥补她的过失用自己的本体作为屏障修补了天际,又以法力将万物包裹起来。众生仿佛是陷入了一场长时间的沉睡后又被唤醒。
而这场洪水的“幸存者”只有一个不知名的养花仙子。
她为二人寻得一株并蒂莲。
这位先辈带回了心上人沉睡的灵魂,用元神养护着这朵花。 只要花不败,灵魂就永远不会消散。
因为他一辈子都在等自己的心上人苏醒,所以在飞升的时候犹豫了。
而就是这一念之差,就能决定他是成神还是堕魔。
魔族勾结妖族向天神示威,若花神历劫成功成为真神,自然是众仙最好的助力;但是如果因这一念之差,花神不幸堕魔,那他将成为天族的颠覆之祸。
魔族自身实力强悍,奈何族内总是内乱,因此大家没法一条心共同对外,谁也不愿意冲在最前去送死,这就是为什么魔族实力强大者屡出,但是攻打天族无一次成功的原因。 直到魔尊毓恒的出现,他并无根基,登上魔尊之位全靠他一拳一拳打出来,因为自身实力强悍,大家都认同了这位实力最强者的领导。
魔尊毓恒和天帝谁也不敢去赌此人能否历劫成功,是成神还是成魔,于是二人不约而同生出一种默契——无法预测的事情,如果不会发生,大家就不用担心这一切了。
于是二人携手封印了莲花,将他们二人的元神永远的封印在了莲花里,灵魂永不得出,永远被困在了这一寸天地。
而仙魔两界也约定千年互不侵犯,像是在刻意躲避这件事一般。
只是查阅魔族历史,从未出现过一位名叫毓恒的魔尊,而这位天帝也并没有出现过姓名。 所以大家都只是把这当做一个故事,当个玩笑口口相传着说说而已。
然而这是东湖之事又涉及到花族秘辛,所以这故事的真实性并无法考究。
不过大家其实都默认了这件事是假的,因为如果花族真的出了一位这么厉害的前辈,又被仙魔联手封印,花族难道不会去大闹一场闹得人尽皆知吗?
使者随口一说,不过安意然觉得这故事甚是有趣,于是记了很久。
不过她觉得,这位花族前辈甘心用自己的元神为他的爱人修补灵魂,甚至放弃了自己成神的机会,二人的感情一定可歌可泣。
而且虽然在故事里这位心上人连眼睛也没有睁开,但是她猜测这位前辈的心上人一定为他做了不少的事情所以才能让他们甘愿沉睡在这莲花之中。
毕竟一个故事里,男女主要相爱相知相守,就一定会经历一些重要的事情让他们彼此更加坚定心意。
等这个位面的一切结束,倒时候她倒是可以把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灵魂投入到这朵莲花中,她倒是也想看看,这莲花里到底有没有这位前辈和他的心上人。
“公主!莫要再打瞌睡了!昨夜都已经说了,贺帖发往了各处,五湖四海皆来观礼,今天绝对不能出错丢了海族的脸面!”
下一秒,安意然猛得睁开了眼睛,把面前给她上妆的侍女吓了一跳。
“你们放心,今天一切都可以圆满结束的!”她从没想到在这礼教森严的时代她竟然成了两次婚。
她身穿凤冠霞帔,裙尾拖曳在地许三尺有余,金丝缀边,金线从上至下由小变大规则的缀着宝石,光照下流光溢彩。
她头顶一对凤凰长步摇,发冠由一百零八颗东珠制成,显得十分雍容华贵。
与上次成婚不同,此刻宫殿内外到处都飘着嫣红色的纱幔,显得十分庄重肃穆,而门外也没有呜喳喳围着一团人欢声笑语,只有身边的侍女搀扶着她的胳膊把她带到门外。
这条走出自己宫殿的路她即使闭上眼睛也知道怎么可以走出去,多高的门槛要迈多高的脚。
团扇把前面的路挡的若隐若现,一旦走出这里,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她想要扭过头再看一眼自己居住的地方,但是这一动作却被跟在后面的侍女制止。
“公主!不能回头看!这不吉利!”侍女惶恐地弯着腰,小声又急切地说道。
走出殿外,花轿就在这里等候着,和寻常婚礼一样,前面有侍女负责撒花,后边跟着一堆人敲锣打鼓看起来喜庆极了。
君稚玉碟被毁,婚礼无法从海通天,所以只能施法用遮蔽术从海族通向人界。
海族公主大婚,天下人尽皆知,从海族皇宫通向人族皇宫,有知道详情的百姓和道士前来捧场夹道相迎。
而人族派了他们的九皇子前来祝贺,让君稚以国师身份用大内宫殿,以太子礼迎娶公主,以庆二人新婚之好,也是希望人海两族共修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