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始皇灭明

首页

设置

  • 关灯

10、比步枪更先进

    CP|W:28|H:30|A:L]]]

    梦旭光早就在网络上反复听到过《武备志》的名字,借着这个机会,赶紧提出来。

    《武备志》是中国明代的大型军事类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兵书,《武备志》记载着中国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方式、战略战术和武器等等,从各方面深刻影响了全世界军队。

    它图文并茂,全书附图七百三十八幅,除《手段诀评》和《战略考》外,都有大量附图,生动形象。

    但是《武备志》在清朝时被乾隆皇帝列为**,在中国彻底消失,现在中国的存书是解放后从日本进口的。

    就是说,即使日本不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就是按照《武备志》上面记载的东西组织军队,拿着《天工开物》上面记载的东西制造的武器杀上来,清朝一样不是对手。

    《武备志》的作者是茅元仪,他自幼“喜读兵农之道”,成年熟悉用兵方略,因战功升任副总兵,驻守菊花岛,在现在辽宁的兴城南面。

    就是说,他写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的废物。

    据说茅元仪因为不受皇帝信任,加上清朝入侵,病死于1644年,就是说,梦旭光来到明朝的时候他还活着。

    《武备志》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的兵书、战略、武器,记载了明代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州府及卫所设置,兵马驻防督抚监司、镇守将领、钱粮兵额等。

    这都是梦旭光来到这个时代必须知道的。

    而且,梦旭光不知道,《武备志》还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等,这对于他有绝对重要的意义,他尽管没有想到,但是他征服世界的时候,终究会用到这些。

    梦旭光说出他要这本书有用,管营小校说:“不认字。”

    梦旭光纠正说:“不是步仁自,是武备志。这个上面记的东西非常重要,没有它就不能做出你要的东西。”

    “我是说我不认识字!怎么你认识字吗?”

    梦旭光真是哭笑不得:“我都上大学了我还能……”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急忙闭上嘴。

    管营小校惊讶地说道:“你认识字啊!”

    他立刻表示出了明显的敬意。

    梦旭光一愣之下,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些农民军都不认识字!

    怪不得自己刚刚来到襄阳的时候,码头上的那个登记的老头儿派头那么大。

    原来整个义军都没有几个认识字的,他那样一个落第秀才的文化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所以那些小校都要巴结他。

    梦旭光很快又想,自己本来就应该想到,到了后来义军里边也没有多少文化水平高的人。

    牛金星那样一个举人级别的就成了最有学问的,当上了丞相,那么下边的人是什么文化也就能够猜到了。

    看来,自己对明朝的军事技术的了解只能慢慢进行了。

    梦旭光让管营小校给找来了笔、纸、其他一些材料,然后回到了打铁老头儿这儿。

    说起原理比较简单,可是这个打火机是要给那些一进北京就**了的大将们准备的,所以得做得相当讲究才行。

    梦旭光在纸上画出他记得的ZIPPO打火机的样子,特别画出了ZIPPO打火机的防风装置。

    这个是最有用的部分,要体现出ZIPPO打火机随时随地都能点火的特性,要给那些**的大将们一个惊喜,千万不能在重要时候掉链子。

    既然会修燧发火枪,所以梦旭光相信田师傅对于做打火机的各个配件都非常轻松。

    因为是给大人物用的,所以,梦旭光也象ZIPPO打火机那样设计了漂亮的外观。

    当然,以梦旭光这样的水平也不可能画出什么好看的图案,只能大致说出自己的意思。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粗手粗脚的打铁老头儿,拿出了几个精细的小工具,在一块铜料上轻轻划了几下,拧了几下,一个苍劲的梅花图案就跃然而出。

    看到梦旭光惊讶的表情,大牛半是自豪,半是埋怨地说:“我师傅会的多着呢,什么巧玩意都会做!就是在这儿光让做大刀。”

    到了这个时候,梦旭光才看到老头儿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看来这种生活环境,真是极大地压抑人的才华呀!

    总体部分都解决了,可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燃料问题,怎么解决呢?

    现代的打火机都是用的丁烷、丙烷类和石油液化气。

    它们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一旦释放至空气中便吸热气化而迅速膨胀,极易点燃。

    可是这是古代,上那儿去找石油液化气呢?

    要是能找到石油产品,干脆直接坐烧汽油的汽车好了。

    那么,在明代,应该用什么当燃料最好呢?

    直到解放以后很长时间,中国很多地方都是用油灯,是用菜籽油点的灯。

    但是不行,这是给大人物用的,用菜籽油做的打火机大概得很长时间才能点着火,火焰也不会稳定。

    要找到一种可燃的气体才好。

    忽然,梦旭光大笑着说:“大牛,去要二斤烧刀子来!”

    ****

    管营小校终于看到了梦旭光许诺的“神奇的机器”――打火机,看着梦旭光手里的小玩意儿随着清脆的“当”的一声喷出火苗来,管营小校的眼珠子都不会转了。

    为了加深他的印象,梦旭光还学着视频里边的ZIPPO打火机迷的样子玩了几个花样,用不同姿势俏皮地打燃打火机,这更让管营小校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看着管营小校颠儿颠儿地把这个“跨时代的伟大发明”给那个“大将军”送去,梦旭光松了一口气。

    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也应该开工了。

    田师傅和徒弟对梦旭光这个“伟大的发明家”的佩服已经达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但是他们也知道他的这个钢弩没做成,他们也为他发愁。

    梦旭光又拿起他藏起来不敢让管营小校看见的那个新式武器,摆弄了几下,笑着说:“本发明家又有一个新主意啊!”

    梦旭光跟着田师傅他们鼓捣了半天打火机,一下子明白过来,要增加弩的弹性,眼前就有一个东西呀,这不是有弹簧嘛!

    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弹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品,正是在湖北襄阳出土的。

    梦旭光一醒悟过来,立刻一通百通。

    他想到,他身上带着的袖箭,不正是用弹簧发射的吗?

    袖箭只用了一根弹簧,就能发射150米,即使没有那么远,50米总有了吧!

    那么,在弩上用上更大的弹簧,更多的弹簧,不是更能增加射程吗?

    梦旭光和田师傅把两根弹簧装在弩身上的钢板两边,既然钢板没用,就大大减小了钢板的宽度,只用它来当一个支撑。

    用这个东西比用牛角和胶做的弓制造速度快的观念还是不变的。

    当弓弦用的钢丝就连接在弹簧上,射箭用的弹力就由弹簧和钢板共同提供,这个类似弩炮的性质。

    这样一来,居然成功了,箭真的射到了相当远的距离!

    梦旭光想起来了,奥运会上的比赛弓有的还是用滑轮传导力的呢!

    田师傅真是能工巧匠,随着梦旭光提出的不同要求自己制作弹簧,眼看着他们射出的箭越来越远。

    梦旭光问过老头儿,老头儿告诉他,弓分马弓和步弓。

    步弓如果能射中80-100米,马弓射程也就40-50米。

    梦旭光觉得,他们现在制造的是为普通士兵装备的制式武器,所以不能牺牲成本追求效果最佳,能比一般的古代武器强一点儿就可以了。

    既要体现出他的发明的先进性,又要尽量便宜,所以,他把最大射程定在120米上。

    又换算了半天,才换成老头儿明白的古代长度。

    既然最主要的射程问题解决了,梦旭光的闲心也就盛了起来,他又在弩上加上其他零碎。

    对古代武器有兴趣的人,都会知道诸葛亮的连弩。

    那可是传说中的冲锋枪。

    三国时期诸葛制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载这种连弩“一弩十矢俱发”。

    就是说,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是一次射击10发子弹的。

    后来魏国的士兵在战场上拣到了这种连弩,就交给本国的大发明家马钧研究。

    马钧认为,这种弩的设计思想真是绝了,但是“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功效“还好再提高5倍以上。”

    于是马钧又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一次可以发射50支箭的兵器。

    梦旭光当然对诸葛连弩反复研究过,他痛心地了解到,现代发现的那种连弩原来打不死人。

    据说,现在发现的连弩是从民国时候传下来的,这些东西的射程从未超过30米,最大的威力记录则是打穿2层报纸。

    据说诸葛亮用这种东西的时候,是在箭上抹了剧毒。

    即使是这样,也是挺可怕的。

    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骑兵,以一分钟1000米的速度冲过来,每个人都举起一支弹夹装满50米子弹的冲锋枪,比乌兹冲锋枪的子弹还多,对准你一顿扫射,箭头上面还有剧毒。

    那个剧毒肯定是投降的孟获送给诸葛亮的云南见血封喉树。

    这样的袭击,也是很有威胁的。

    但是,梦旭光觉得连弩上一个东西还是相当有用的,他也给自己的弩上面装上了一个门形木框。

    这个东西就是诸葛连弩中的连杆,利用物理中的杠杆原理来扣弦上箭,做到省力、快速和连发。

    古书上说“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说明通过连杆,三、四十斤的臂力便可拉开一百五十斤的弓臂。

    有了这个装置,梦旭光的弩也可以用五分之一的力拉开弓弦。

    这样的结果是可以发射通常的弩手5倍的次数,发射通常的弓箭手10倍的次数而不累,或者提高每分钟的发射速度几倍,甚至可以超过后来几百年内的先进的欧洲火枪的发射速度。

    装了连杆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对射手的伤害。

    据说通常用弓的人的半边脸都经常让弓弦刮得鲜血淋漓的。

    清朝的皇帝贵族都戴一个翡翠扳指,那不是骗MM的装饰品,那是从前拉强弓时保护手指用的,在开弓弦的时候,就要用这个扳指来扣住弓弦,否则手指就要让弓弦割断了。

    普通老百姓自然戴不起能变12色的翡翠扳指,他们戴的是铁箭指和铁箭袖。

    有了连杆,就可以减少其他护具的成本。

    最后一个好处,是非常符合梦旭光的阴暗心理的,这种弩发射时是没有声音的!

    无光,无声,这也是现代反恐战争中重新启用这么古老的武器的原因。

    梦旭光看着这种没声的弩,暗暗存了一个冒坏的心思。

    有了这些,梦旭光还嫌不够,梦旭光又在弩身上安装了一个瞄准用的觇孔式瞄具。

    随着武器的射程的增加,准确命中目标的要求就是必然出现的命题了。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弩上出现了“望山”,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梦旭光觉得,光是有这个还不够,现代步枪上除了有标尺之外,还有花样翻新的各种瞄具。

    枪械的瞄具分机械瞄具和光电瞄具两大类,可是现在要安装红外线狙击镜似乎条件还不成熟,只好降低点标准,安装机械瞄具了。

    机械瞄准具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觇孔式瞄具,二是缺口式瞄具。

    二者各有其优势:觇孔式瞄具精度较高,缺口式瞄具瞄准速度较快。

    梦旭光内心始终是把弩当成狙击步枪看的,他喜欢用精确瞄准方式,所以他选用现代步枪普遍采用的觇孔式瞄具。

    觇孔式瞄具尤其多用在无托枪上,可以有效缩短全枪长度,而且瞄准要领简单易学。

    觇孔式照门精度较好,曾有评价说,采用觇孔式照门的M1卡宾枪能轻松命中百米外的酒瓶,而弹药初速和枪管比M1卡宾枪都有优势的56式班自动步枪却很难做到。

    有了觇孔式瞄具,梦旭光的弩的射击精度就更加提高了,在试验时,梦旭光他们已经不是象通常的弓箭那样以射到和射中为标准了,而是象现代武器那样计算命中靶子几环了。

    这样一支用现代武器概念设计出的弩让田师傅和他的徒弟赞不绝口,他们两个拿着这张弩真是爱不释手,对梦旭光的崇拜程度真的快要达到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梦旭光第一次在古代成功制成了先进武器,内心的得意劲就不用说了。

    可是他又看到了田师傅给他找来的箭,又开始琢磨起来。

    弩发射的箭和弓箭用的箭不同,比弓箭上面用的箭要简便很多。

    弩发射的箭比弓箭用的箭少粘一片尾羽,方便多了,而且不用专门制作扣弓弦用的箭扣。

    但是梦旭光对粘的羽毛又有了看法。

    从田师傅的介绍上他已经知道,箭尾上粘的羽毛是用来起到稳定箭飞行的轨迹的,避免飞出去的箭在风吹动下改变飞行轨迹。

    这个用途是不用说的了,没到过古代的现代人也能猜到。

    但是,这粘上去的羽毛的用料却有很大讲究。

    最好的羽毛是金雕的羽毛,金雕是一种大雕,平时抓起一只猪羊都是轻松,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过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让金雕抓走的事情出现。

    这样强悍的大鸟的羽毛当然抗风能力极强,用这样的羽毛制成的箭可以飞出很远。

    可是这是最上等的箭,平时是没有人能够得到的。

    通常的射手所用的箭上面粘的是海鸟的羽毛。

    家鹅羽毛看着又白又大,挺好看,但是制成的箭在二级风时就会被吹走,没有太强实战能力。

    梦旭光又知道,做尾羽也不容易,和做弓一样,箭上用的羽毛也要用特殊的胶粘相当长的时间,遇到了阴天下雨,羽毛还会脱落。

    所以,古代下雨天时军队的作战能力会极大下降。

    梦旭光就想,干脆也用诸葛弩的“其翼取最柔木为之”,用软木做箭羽。

    这样,第一个是这种箭在阴天下雨的时候也能使用,军队具有了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第二,这样的箭生产周期也会极大缩短,不用等箭上的胶过几个月干了之后才交付部队。前面一个铁箭头,后面一个软木箭羽,两边一插,完活,多快当!

    况且,摆脱了对材料的限制,在那些不生产胶和海鸟羽毛的地方也能生产箭,如果军队被困在一个小县城里边,在当地就能自己生产武器,这对于提高军队的生存能力多么重要!

    梦旭光把自己的想法跟田师傅一说,田师傅师徒当然又是一阵佩服。

    大伙说干就干,很快,一把能够大规模装备的制式武器就研制成功了。

    梦旭光他们正要找管营小校报告喜讯,管营小校自己跑来了。

    管营小校大老远就喊道:“道爷,道爷!你可给我惹了大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