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遮你一世尘埃

首页

设置

  • 关灯

过去,现在,两代人的梦想

    不知不觉,添力长高了,象一棵渐渐长大的小树已初现挺拔的身姿了。比起刚来的时候,添力不再拘束,畏缩。他自信而洒脱。

    转眼,添力就要报考大学了。

    添力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肖平生竟然破天荒第一次由乔澜陪同,去学校见了添力的老师。回到家后,父亲珍重地宣布:“添力,你的第一志愿就报Q大。”

    Q大?添力的心里一震。尽管老师曾经说过,凭他的成绩可以报考国内的任何一个大学。但是他仍然没奢望过Q大,那是全国最顶尖的大学,他从来没有敢报那么大的奢望去北京上大学。他的愿望是读一个省里的重点大学就行了。离家近花费也小,再说Q大要上五年,比别的学校多读一年。添里希望早点毕业,独立,挣钱,然后把妈妈和妹妹从农村接到城里来一起生活。

    “就报Q大。” 乔澜说,“这是你爸爸年轻时的梦。现在,他希望你能帮他把梦圆了。”

    添力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肖平生哭了。在添力的记忆里,父亲从没有如此动情过。父亲搂着添力的肩膀。和父亲站在一起,添力才发现自己比已父亲高出了半个头。以前那个高大威严的父亲这时候竟然只是一个渐渐老去的半大老头了。父亲这时在添力的心里,已经不再象往日那样的威严和冷峻,变得温和柔软的许多。

    那天晚上,当肖平生平静下来以后,他和添力做一一番认真的长谈。显然,肖平生为这次谈话已经等了很久了。坐下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直奔主题:“添力,你现在终于长大了。家里的事情,我需要跟你有的交代。这些事是关于我和你娘,还有我和你阿姨的……”

    这是添力第一次原原本本听到他爹的故事:

    肖平生象添力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象添力一样,有一个梦想:上大学,跳出农村,当一个城里人。那时候,他是县一中的高才生。他高中时的班主任曾经这样鼓励过他:“好好的学习,凭着你的聪明才智,你可以考上Q大。那是工程师的摇篮。以后你会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工程师。”Q大是肖平生人生的第一个目标,肖平生一直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刻苦学习。

    然而,肖平生他高中毕业的那年正是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全国的高考停了。肖平生唯一的一条跳出农门的路被突然间截断了。他背着行李,从县一中回到了乡下的老家。站在村头,想到今后自己就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重复着自己爹娘那贫穷而劳累的一生时,肖平生心里充满了悲愤和绝望。回到家乡过上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单调无望的日子。每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做那他早已不熟悉的农活。一天天下来腰酸背痛,生命仿佛同着体力的一起一点点地消蚀。更痛苦的是那种挥之不去的沮丧无助的感觉。

    肖平生的爹娘并不能理解他:既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下来的,为什么偏你要觉得委屈?身边的乡亲们带着嘲弄的神态看着他,就算你是个秀才那又怎样?你那一肚子的墨水能当粮吃,还是当水喝?爹娘的认命,和乡亲的轻视,让肖平生更加痛苦和孤独。他无助绝望,但他依然不愿意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乡亲。而他保持与众不同的最简单、也是他唯一能做的方式就是读书。家里的书籍缺乏,没有别的书供他消遣。他就读他的中学课本。课本里的每道习题他都反复做过。直到那些题都刻在了他的心理。在他的乡亲面前他显得固执、迂腐、可笑。

    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肖平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追求爱情。在他看来,在那块土地上男婚女嫁,只不过是过着和动物并无二样的生活,所有的男欢女爱,也只不过是生命繁衍的需要。但是当时的大队长却看中肖平生,亲自上门让他当女婿。大队长对肖平生许诺:如果当了他的女婿,他马上安排肖平生当民办老师。肖平生就不用在去田里和大家一起劳作了。说起来大队长在那时应该是独具慧眼,看出了肖平生的与众不同。而肖平生为了逃避劳动,回归到教室里,就真的娶了大队长那毫无特色的女儿。结婚以后,肖平生如愿以偿地过上了他那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的生活了。后来他们就有了儿子添力和女儿添香。他这一辈子,似乎都会消磨在那间乡间破败的教室里了。

    在肖平生回乡当农民十一年后,他的生命再次出现了转机。当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给他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和新的希望。久违了的命运之光终于照到了他的身上。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就作出了这个决定:考大学。然后就是心无旁骛,头悬梁锥刺骨的复习。然后是义无反顾、没有一丝留恋地走出了乡村,走进了大学,终于实现了十几年前的理想。

    在那时候,大学里和有他相类似的家庭的人并不少。有的人一进大学就迫不及待地就要与“糟糠”们离婚。搞得“秦湘莲”们闹到学校寻死觅活的。但是,肖平生却没有提这件事。那时他是学生,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处理这件事情。他要首先在城里站住脚。但是他心理很清楚,他是不会再回那个家了。他和添力娘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现在只不过是各归各的路了。似乎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在四年大学中,肖平生仅回过家一次。

    大学毕业以后,他顺利分到了省城的某国家机关工作。这时,他向添力娘正式提出了离婚。添力娘自然不同意,寻死觅活。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候,他当大队长的岳父已经去世了,岳母家,现在是小舅子当家。肖平生便收买小舅子,让小舅子帮他说服了添力娘。添力娘不得不同意离婚。她只有一个条件:不管什么时候,肖平生都不能丢下这两个孩子不管。孩子,他当然要认。他们也是他的骨肉。他不能让他们在这个穷乡僻壤窝一辈子。但他那时刚在城里脚站稳,没有条件。离婚的时候,他们就达成了协议。添力娘先带着孩子们,肖平生每月寄钱给他们。等孩子长大了,他接孩子们到城里去,接受好的教育。然后象他们的爹一样上学,跳出农门。

    肖平生在与添力娘离婚一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乔澜。那时乔澜从师大毕业以后就留校当了老师,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艳阳住在师大的单身宿舍。他们的结合平淡无奇。两个平凡的人,都希望有个安定的家。彼此觉得合适,就走到一起了。不能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与其说那种爱情是恋爱时所产生的激情,不如说时以后家庭生活中渐渐产生的那种相濡以沐的依恋。肖平生很感谢乔澜的善良和宽容,更感谢她为添力的成长所做的一切。

    添力和父亲交流以后,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可以体会父亲大学梦破灭的时候那种绝望的心情。当初添力决定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时,应该和父亲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添力虽然理解父亲,不对父亲再报有那么深的偏见了。但是,在感情上,他和父亲并没有走得更近一些。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那几年,在添力的心理已经烙上了磨不掉的烙印。在感情上他永远站在母亲这一边的,没有办法把那几年心中对父亲的怨恨一下子就抹去。

    说起来,添力和父亲已经同住三年了。但实际上,他和父亲相处的日子不超过一年。父亲这几年官运横通。去年在基层挂职锻炼了一年,今年就被提拔到一个重要的部门当了副厅长。他在家的时候不太多,即使在家,和添力也很少有交流。添力和阿姨倒更是亲密一些。从乔澜的眼里,添力经常能看到那种母爱的光芒。这是以前在自己母亲的眼里很难看到的。那爱怜,欣赏和期盼的眼光让添力感到十分温暖。添力非常感谢阿姨,没有她,就不可能有添力的今天。

    这年夏天,添香在乡下也初中毕业了。添香的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已是“赶鸭子上架”了。所以她没有报考高中。肖平生觉得:添香的潜力不大,即使将她接到城里来,也不太可能会考上大学,还不如留她在乡下。和她娘做一个伴。

    添力在心里为妹妹难过。他知道父亲其实有些传统的想法。女孩子终究是要出嫁的,出嫁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父亲对妹妹不报太多的希望。但是妹妹如果不继续上学的话,她就只能回到家里到地里干活。过几年找个人家嫁了。一辈子就这样交待了。象娘一样穷苦劳累地过一辈子。可是添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未来的大学新生。根本没有能力帮助妹妹改变她的命运。

    但是,乔澜却提出来:“如果添香自己愿意,还是让她到城里来读书。她要是读不了高中,就让她复读。艳阳马上就上初三了。她可以和艳阳一起再读一个初三。明年初中毕业的时候,让她争取考上中专。去读护士学校或是师范学校。今后出来以后当个护士或老师,对女孩子来说都不错。乡下还是太苦了。女孩子还是别让她留在乡下了。”乔澜自己有过当知青的经历。她知道女孩子在乡下的命运。她们就象一朵朵鲜花,还没来得及开放,就在命运的重压下枯萎了。

    添力听了阿姨的话感动得几乎要哭了。他谢谢阿姨的善良。阿姨的这个决定将会改变妹妹的一生。

    那年的夏天,添力带着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回乡下了。三年前,他跟着爹满心迷茫从这条路上走过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自己有今天?

    在田里操劳的人们看见了添力,朝他喊道:“嘿,添力,大学生回来了。”

    自从添力去城里后,每年假期他回村里看娘和妹妹,村里的人就以大学生来称呼他。今天的添力终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添力朝地里的人挥挥手。大声问道:“我娘和添香在哪儿?”

    “她们好象是在村南。”地里有人回答。

    添力果然在村南的地里找到了娘。娘看上去又清瘦憔悴了许多,添力看到娘高兴地喊道:

    “娘,我考上大学了。”

    “噢,”对于添力娘来说,儿子能回来看她,比考上大学更值得高兴。

    “哥。”添香从田地的那头跑过来。和三年前的那个小女孩比起来。添香长大了成熟了,已经象个大姑娘了。田里农活的磨砺让她失去应有的俏丽而多了一份成熟。

    回到家里,添力把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出来告诉娘和妹妹他要去北京上大学了。

    “北京?那是不是很远啊。”娘更关心的是他的儿子长大了。

    “哥,你去北京了,就到□城上照张像,给我们寄回来。”添香兴奋地叫道。

    “对了,添香你这次也跟我一起去城里。”添力对添香说。

    “我不去。我要在家里陪着娘。”添香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