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蓝天碧海之恋

首页

设置

  • 关灯

第三十八章 北票省亲

    8月18日是个好日子,因为这天方为母亲和李雪父母正式会面,协商儿女的婚事。

    本来按照原先的准备,明年初两人结婚,但现在面临新房装修、购买家具等一系列问题,李雪母亲提出,想和亲家母见见面。

    见面地点就定在山水楼二层的一个包间,时间定在上午11点。按照常规午餐费用应该由婆家出,贺春梅借口地点是由自己选定的,就准备由娘家出,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由小两口出,至于最后是由方为拿还是李雪出,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

    差10分钟11点,李雪和自己的父母赶到酒楼,看到方为和母亲已经提前的更早。亲家母见面分外热,一时俩人就在酒楼门前说起了话,惹得李雪催促了好几次俩人才松开握紧的手。

    进入包间后,娘家夸奖女婿是如何如何懂事、对岳父岳母如何如何孝顺,婆家则夸赞儿媳对自己的感情是如何如何好,对方为是如何如何体贴,说得方为和李雪都有点坐不住了。五个人边吃边谈,都喝了点代表喜庆的红酒。王文兰说到,自己家的亲戚大多在北票,结婚时来的人不会太多,自己又是个女人,见的世面又不多,婚礼这方面的事就请亲家这方面多担当点,当然费用方面婆家该承担的还是要承担。

    贺春梅本来等的就是这句话,看到方为母亲很识趣,就替自己的女儿高兴,因为从这件事中就可看出李雪的婆婆不是个处处拔尖的人,李雪和她应该好相处。至于婚房装修,紧着小两口的意愿来,双方父母能帮点就帮点。

    最后,王文兰提出,自己和方为也有好几年没回北票了,那儿还有方为的姥爷姥姥、伯父姑姑及舅舅小姨,明天准备领方为和李雪回去看看,不知亲家母和李雪的意思如何,贺春梅马上赞成,说是也应该让方为领着媳妇回去给老人和亲属看看。

    第二天下午,王文兰和方为、李雪一起乘坐火车踏上省亲路程。三个人买的是硬卧车票,两张下铺,一张中铺。这还是方为第一次坐卧铺,以前往返北京时为了节省一直是乘坐硬座,李雪则坐过多次卧铺,因为每次返校时贺春梅给她买的都是卧铺票。

    列车行驶途中,李雪一直和王文兰聊着天,将自己的老公甩在对面卧铺上,让方为好一顿郁闷,只能是充当服务员的角色,要么给两人洗点水果、剥个桔子,要么给俩人递饮用水,仅此而已。到了晚饭时间,王文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鸡蛋饼、茶蛋、火腿、炸鱼,放到列车茶几上,招呼儿子、儿媳食用。

    三个人说说笑笑吃完晚饭,王文兰借口有点坐累了,想走走伸伸腿,给儿子、儿媳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方为马上坐到李雪身旁的位置,没话找话地跟李雪说着。

    “你看你那点出息,我就是多和你妈说了几句,你看你急的,真没想到,吃醋还有吃自己老娘醋的。”李雪数落着方为道。

    “是这样老婆,我怕老妈对你太好了,将来会不认我这个儿子。”方为嬉皮笑脸说道。

    “对了老公,你把你姥姥他们家的情况向我介绍介绍,我也有个心理准备,到时候知道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

    “还是老婆聪明”,方为笑道,就把姥姥姥爷、舅舅小姨及两位伯父和姑姑家的情况向李雪作了简单的介绍。

    方为姥爷、姥姥年轻时都在北票公路段工作,尽管只是普通员工,但赶在事改企改制前以事业身份退的休;舅舅王文竹,小姨王文菊一个在邮电部门,一个在当地交通部门工作;舅舅家的独子王工一和方为同岁,却有一个一岁大的女儿,他靠着父母人脉,也成为电信局的一名司机,姥姥家生活状况在北票属中等偏上。李雪心想,兰、竹、菊,再加上母亲的梅,正好是四季花,又一想也不对,母亲的梅是春梅,不是腊梅。

    父亲那头就差远了。方为共有两位伯父,一位姑姑。由于近年来煤矿资源日趋枯竭,两位伯父和姑父先后从矿山退休和内退,几个子女要么下岗,要么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生活状况实在有点惨不忍睹。

    王文兰回到铺位,看到儿子、儿媳亲昵地交谈着,不觉露出欣慰的笑容。

    列车进入夜车时间,李雪和王文兰睡在下铺,方为则睡在母亲上边的中铺上,因为这样侧身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媳妇。

    北票市城区并不在铁路干线上,方为一家三口在凌晨五点在离城区20里远的北票南站下的列车,方为推着的行李箱里装着王文兰为每户亲属准备的礼物,每家两瓶白酒,一袋冻虾仁,一袋干贝丁和一盒营养保健品。李雪则和婆婆手挽着手,并肩走出检票口。舅舅家的表弟王工一在出站口迎接,看到姑姑和表哥,兴奋地迎了过来,说着欢迎回家一类的话,称呼李雪为嫂子。

    清晨时分公路上车辆并不多,不到三十分钟就抵达北票城区方为的姥姥家,方为姥姥、老爷及舅舅早已在家等候多时。看到女儿及外孙子、孙媳妇一家回来,姥姥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将女儿一家让进房间后,看到漂亮的外孙媳妇,姥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到李雪手中,钱不多,只有500元,但李雪知道按当地生活水准来测算,500元已经不少了,相当于一个普通矿工一个月的工资。

    吃完早饭,李雪跟着方为各个房间走了走,方为姥姥家条件还真不错,住的是三居室房屋,80平方米左右,看来各地交通系统都是肥的流油的好单位。

    天亮后,方为的小姨、舅母他们也过来了,方为和他们都有三年多没见面了,上回回来还是因为自己的奶奶去世,那时也没有心情和姥姥好好叙叙感情。

    听到李雪还在喊着自己的大姐为“伯母”,方为的小姨装作不高兴了,“我说外甥媳妇,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喊妈,你看看,你这手腕上戴的,我姐可把我们老王家的传家宝都给你了,还有你方为,怎么就不长个精神头。快点,外甥媳妇,快喊妈!”

    舅母等一起喊着要李雪喊妈。

    李雪看到自己未来的婆婆正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自己,红着脸小声喊了一声,“妈”。

    “不行,声音太小,听不见。”

    “妈!”这是响亮的一声。

    “哎!”王文兰终于等到期盼已久的一声。

    方为李雪正和姥姥亲热地说着话,方为的手机响了,看了来电号码,知道是王工一打来的。上午他开车到火车站,去给方为买后天的返程车票。今天早晨下车时间太早,预售票要到七点以后才开始卖。

    “方为哥,情况不妙。”电话里传来表弟焦急的声音。“火车站的人说,这一周以来铁路分局调度室都没给北票南站预留过卧铺票,怎么办?”

    “那么硬座票呢,实在不行先买三张硬座车票,上车后再想办法补卧铺。”

    “不行啊,方为哥,后天和大后天的硬座票也没有了,你看怎么办,实在不行我现在开车去朝阳,看看那里有没有剩票。”2000年时火车票预售还未实行联网。

    方为想了想,对表弟说道,“工一,买不着车票算了,我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朝阳距离北票有100多公里,如果哪儿也没票,岂不是让表弟白跑一趟。

    李雪看到方为有心思,问他出了什么情况,方为就告诉她回程火车票出了麻烦。

    “多大点事,看把你愁的,交给我好了,保证让咱妈坐上卧铺。”李雪笑道。

    “你别开玩笑了,北票这儿你人生地不熟的,会有什么办法?”方为不相信李雪有办法。

    “把手机给我,现在就给你露一手。”李雪自信地说道,从方为手机上翻出个预存号码拨了出去,“老爸,是我,我是冬冬,我们现在回不去了,对,要后天的,好的,我等你的电话。”

    “你怎么给你老爸打的电话?”方为疑问道。

    “你不知道,外地公安局到海珠来出差,回程票经常要咱海珠给代买,现在,就让老爸托朝阳这边的公安,给我们买返程票。”

    不长时间,方为的手机响了,看了号码,方为知道这是朝阳的号码。“您好,您是海珠公安局的方科长吗,我是朝阳公安局政治部秘书科的,我姓张。”

    方为这还是第一次听别人喊他科长,尽管自己的行政级别为副科,但不管在局机关还是刑侦支队,领导同事都喊他为小方,在派出所见习期间,社会上的喊他为方警官。“您好,我是方为,您是张科长吧。”

    “我是秘书科副科长,您的车票我们正在想办法,保证你后天能够上得了火车。”张科长打了包票。

    吃完午饭,王文兰就让王工一开车将他们送到方为大伯家。

    大伯住在靠近矿山的棚户区,原来是方为爷爷的,也是方为爸爸方连民居住过的地方,到了这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李雪真没有想到还有人会住这样的房子,三间平房,中间厨房只有不到12平方米,两边卧室最多10平方米。两位伯父、伯母及姑姑、姑父都等在家里,看到弟妹一家三口回来了,连忙迎了出来。不好意思地对李雪道,“大侄媳妇,别见外,我们这个小地方,不能和你们大城市比。”

    临到晚上睡觉时,大伯意思让方为带着李雪到其大儿子家去睡,说是那儿的条件好些。方为征求李雪意见,李雪道,回老家后还是应该住在老宅,说这是她母亲贺春梅在她临走前特意交代的。

    第二天上午,大伯、二伯领着王文兰、方为和李雪一起给方为爷爷奶奶上了坟。方为和李雪并身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

    回到老宅,大伯恭恭敬敬地点燃了三炷香,拜了拜后取出一本家谱,家谱大部分文字都是刻印的,只是后面的很少部分是手写的。真没想到经过那个特殊时期这样的家谱竟会保留下来。方为翻开厚厚的家谱,第一页是一位古装老者画像,下面文字写到“方文正公,讳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字样,方为这才知道,自己竟是明代大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的后世子孙,连忙对着画像拜了几拜。原来,遭受灭门十族的方公并未被灭门,他有一个小儿子幸免于难,仁宗年间,靖难之役受到迫害的大臣获得平反。到了万历年间,方孝孺有一个后代跟随辽东总兵李如松参加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后来就有一支繁衍在关外的广宁(今北镇)、宁远(今兴城)一带,如此计算,方家在北票一带居住将近400年了,方为是方孝孺的第22世孙。

    大伯将家谱翻到写有名字的最后一页,将一支毛笔递到他的手中,原来他要方为将李雪的名字添加到家谱中,于是方为对着李雪会心一笑,就在自己的名字旁边用漂亮的小楷书上“李氏、雪”字样。这就是方家对李雪的一种正规称谓。

    第三天上午,方为骑着自行车载着李雪参观起北票小城来。之所以两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根本原因就在于李雪她根本就不会骑自行车。

    俩人来到方为的出生地北票市人民医院,方为印象中的二层小楼早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一座崭新的九层医院大楼,在其门诊部门口,立着一块铜匾,上书“海珠市人民政府援建,1999年8月立”字样。

    这时,朝阳公安局张科长给方为打来电话,说是车票没买到,但保证届时派人将其送到车上。

    晚上吃完晚饭,方为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个陌生的电话,来电人自称是北票公安局的,也姓张,问清方为姥姥家地址后,说他马上过来,现在就送方为去火车南站。

    不大时间,北票公安局张警官来到方为姥姥家,王文兰和儿子、儿媳与母亲等告别后,乘坐张警官的警车前往北票南站。进入候车室后,直奔车站派出所。

    “这位是李所长”,张警官介绍到,“这位是海珠公安局的方科长。”

    “你好!”,方为连忙将手伸了过去。

    “你好”,李所长突然像想起来什么,问方为道,“你是不是去年刚从公安大学毕业的方为?”看到方为点头,兴奋地说道,“太好了,方为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你知道么,你去年帮助破获的列车系列盗抢大案,破案经过在《铁路公安》杂志上发表了。认识你我真高兴,请稍等一下,我现在就挂个电话。”

    “刘乘警长么,你们列车预留的软卧包间安排进人没有,还没有,太好了,你给我留着,等会儿有位重要客人要上你们的车,是谁,到时候就知道了。”

    张警官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和方为话别,临走时,将四瓶当地产的凌塔白酒递到方为手中,说其中两瓶是朝阳公安局政治部马主任送给李安东主任的,另两瓶是北票公安局送给方科长的。

    列车进站还剩10分钟了,李所长带领方为从车站派出所后门进到站台,列车停稳后,与列车乘警长亲切交谈,将方为介绍给刘警长。

    刘警长将方为一家安排进一个软卧包厢,妥当后说道,“小方,你的大名在我们铁路公安局是如雷贯耳,皓月当空了,这样吧,方婶、弟妹,时候不早了,你们先休息,明天天亮时我让餐车送点早餐过来,到时候我们再聊。”方为李雪赶紧道谢。

    三个人单独睡在一个软卧包厢,王文兰有些不可思议,追问方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雪就将去年发生在列车上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婆婆。“妈,你不知道当时的情形,真是太神奇了,当时方为可是彻底征服了列车乘警和全车乘客。”看了方为一眼,笑道,“当然也征服了我。”

    第二天天亮后,餐厅送来了几个人的早餐,刘警长也如约走进包厢,关切地问大家是否休息好,吃好,随后添油加醋地将方位的大智大勇行为向方婶、李雪介绍了一番,听得李雪一直在偷着乐,因为他不知道,当时的李雪就坐在方为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