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同人之老书生

首页

设置

  • 关灯

第十六章 元宵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贾敖接到林海送来的年礼——两家自从当了同年就开始走动了,十几年间也曾互通有无过一两次,不过两人在不同的地方做外任,关系也并是不是很亲近——突然听说贾敏生了病,终究没熬住,在年前就去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贾母一面伤心女儿先她而去,一面担忧林海再娶的夫人会苛待了她的宝贝外孙女,故在凤姐的提醒下,强命得用的下人去接了林黛玉过来,养在身边,在腊月间就已经到了。

    贾儒这边住得远,又一直忙着贾敉出嫁的事,却是直到过年期间下人们送年礼的时候才听说此事。

    还有一件事。这件事说起来就是纯笑话了——就是当家太太王夫人家的妹妹——那位嫁到金陵薛家的王家姑太太的事。她家是皇商,也能参加宫里选秀女,但是不是那种做妃子的大选,而是做才人赞善的小选。这年她女儿14岁了,也够了年龄,便带着儿女和家仆一起进京,顺便拜访一下多年未见的娘家哥哥、姐姐,估计年后就要到了。

    贾儒恍然——

    原来剧情已经开启了吗?不过这薛家还真够掩耳盗铃的,五六月就已经启程,过年以后才能走到,他们当这条路是青藏公路还是蜀道难?为了掩盖薛蟠打死人的事,他们连过年都宁愿在外面凑合了,还真是够能屈能伸的……

    这个年最终过得也并不欢乐。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贾儒一边让儿子给林海写一封告慰信,以安抚他丧妻之痛,也给他委婉地描述了当前荣府里的一些形式,希望能对林黛玉这位下凡历劫的“绛珠仙子”有一点帮助。而林黛玉自从来了长安城以后,又是守孝又是水土不服的,很是折腾着病了一段,故贾儒也没找到机会让廖氏接她来家里散散闷就过年了。

    贾儒他们自己还在伤感呢——这是贾敉在贾家的最后一个年了,虽然以后还可以时常走动,但是嫁了人和没嫁人的区别,那就是天差地远。姑娘就要变成姑奶奶了,贾敉又怎能不难过呢?

    贾儒强忍着不舍,温言开解着廖氏和贾敉母女,好在贾敉被他教育得乐观坚强,又有些许古灵精怪,知道许配的姑爷是冯家二房的二爷冯劲楠以后,还偷偷的请两个侄子调查过他的事情。听得说他是一个长相温文、待家人最和气善良的,又跟她一样喜欢弹琴和下棋,喜欢唐诗和人物传记,不喜欢戏剧话本,不喜欢玩牌……这简直就是太有缘了,故心下也有五六分满意。

    虽然如此,她这颗待嫁女儿心还是时常忐忑着。

    贾敖只有这一个幼妹,又没有女儿,年龄差距又大,所以这个妹妹他一直是当成女儿来养的。看妹妹如此不安,他疑惑了好些日子,还是高氏猜出来了缘故——定是她马上要嫁人了,心中不安,想先看看女婿,却碍于礼教不敢言说。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贾敖如今当了十几年官,虽然还有些书生气,但是已经很会变通了,于那些所谓“圣人言”也常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他很愿意帮助妹妹在婚前见见那位妹夫,并不以为这有什么不对的,还想了一个好方法让让妹妹在暗处相相那人。

    原来,古代虽然礼教森严,在正月十五元宵这日却是允许女子出门的,这也是女子一年里唯一的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出门玩乐的日子了。贾敉虽然有了婚约,比一般女孩子更应该规行矩步,但是贾敖想的是在自家粮店门口摆一个灯谜摊子,到时候只把贾敉安排在店里,倒也不算逾矩。

    十五日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元宵节这一天。

    闺中女儿都是到了傍黑天才出门,长安城最有名的长安街上两旁,几乎所有的商家门口都摆了摊子。而贾家粮店是贾儒家所有的生意里唯一一家位于长安街上的铺子,所以这一次当仁不让地得到了接待自家大小姐的艰巨任务。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出来游玩的人流也越发多了。贾儒远远望着这一条火树银花望不到头的长街,心中也起了兴致,随意走动观看起来。各家的摊子可谓各有特色,有做了各式花朵的,各种动物的,还有一家将花灯做成各种果子的,看得人目不暇接,眼睛都不够使了。

    越接近皇宫,人也越多,灯也越多越亮,有些人家门前甚至竖起了灯树、灯轮。卖东西的小贩们也伺机而动,在摩肩擦踵的人们中间穿行着,兜售着他们的货品。手艺人也不愁没有生意,无论是捏泥人的、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卖年糕的、做风车的……周围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贾儒也不去跟他们挤,就远远地看着那群小小子、小丫头们闹腾的样子,心里就觉得特别高兴。

    时间渐渐到了贾敖与冯劲楠约定的时辰,贾儒还要看着他们别出什么事,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舞狮子、踩高跷的表演,狠狠地拍了几下手掌叫了声“好”才转头寻自家摊子去了。

    等他来到自家摊子处,看到那间小小的粮店周围站满了人,还大多都是穿着文士服的士子们,心中颇为沾沾自喜。

    贾敖正微笑着站在一侧,与一个青年文士说着什么,那青年手里拿着一盏精致的宫灯,正是他的未来女婿冯劲楠;摊子上主事的是粮店掌柜的,贾瑞、贾琅两个小的也在后面招呼游人凑着热闹。

    这可是他的点子、他的设计呢!他想了很久才决定做这样的花灯,甚至有些是贾敖这个眼界最广的人都有许多没见过的。想他那几天带着两个孙子和十来个小厮跟两个福建来的手艺人学糊灯笼,加班加点地干,就为了博女儿一笑,也算是少有的浪漫了一回,连廖氏都拐着弯说了好几句酸话。

    他们做的不同的宫灯有六十六盏,盏盏不同,盏盏精妙,都是各地有代表性的著名建筑。其余的都是纪念品,都是一样的,原型为西山顶上的那座赏枫阁,这想倒都是小厮们糊的。

    这些建筑取自各处,有只存在书里的醉翁亭,有戏词里描述过的长生殿,有武汉的黄鹤楼,有西湖的雷峰塔,有杜甫宿过的草堂,也有王勃做过序的滕王阁,有京城里的状元楼,也有京郊的十里长亭……

    最妙的是二十个异族建筑——云南的竹楼,土家人的吊脚楼,西戎的蒙古包,西洋人的尖顶教堂……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都令人看了就喜欢。

    但是猜不出灯谜,谁也拿不走花灯;“文人相轻”,自己猜不出,也巴望着别人猜不出,引得更多的人驻足观看,纷纷责怪这家的主人是故意的,“出的灯谜恁样难猜,别是不通的吧!”

    冯劲楠没有去凑那个热闹,因为贾敖一见他就递给他一盏绣楼形状的宫灯,上面自有贾敉所作的灯谜——这是贾敉为了试他而作。

    冯劲楠被贾敖约出来时,心里已经有了两分知晓。他早已听说贾敉除了相貌美艳端丽,性格却是连母亲那样挑剔的人都十分喜欢的,必定是个十分无趣的木头人,却没想到竟看走眼了——这未婚妻子倒是个有趣的,想来此生不会寂寞了……

    冯劲楠乐呵呵地解了谜,又寻了笔在回礼给贾敉的一盏玫瑰花形的宫灯上面不知写了些什么。贾儒来得晚了,没看清楚,又得与周围人寒暄,竟然浑忘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