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鬼大巴

首页

设置

  • 关灯

第五十五章地下玄宫

    于仕又用双手握住把柄,一点一点的加力往后上方揭(就象揭连盖电饭锅的样子吧,这样在揭的过程中,碧玉板始终都挡在身前,就算下面有暗器机关之类的东西,也没那么容易受伤)
    动了,动了,能揭得起来的,下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于仕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起来
    澎!谁知刚揭开了一条缝,便有一股青气猛然喷出,并在瞬间就充满了整个龙口,于仕一惊之下,竟不小心吸入了一小口清清凉凉的,微带着点腥味儿。///7kankancom///
    不好,别中毒了!于仕急忙屏住呼吸,防止继续吸入那些青气,然后又感觉身体有没有什么不适怪了,于仕非但没有任何的不适,反倒是感到神清体泰,十分舒畅之前他奔波劳碌了半天,刚才又经过一轮激战,加上粒米滴水未进,人已经又累又饿,不想吸入了那一小口青气之后,饥疲之感竟消减了不少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些青气只是爆发性的一次喷出,之后就没了动静,于仕小心的把整块碧玉板移开,发现下面有一个黑乎乎的洞口,因为太黑,所以深不可测
    于仕估计,那些青气就是通过这个洞从下面飘上来的,它有向上飘浮的特性因为被碧玉板阻挡,又经过长年的累积,浓度就越来越大,所以,只要碧玉板被移开了一点,这些高浓度的青气就会喷发而出
    那这些青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回想一下,它与无头大汉断颈冒出的青气十分相似,它们会是同一种气体吗?
    还有,这些青气为什么会有解饥消疲的神奇功能呢,它不可能是毒气,反倒有点象"仙气"
    传说,在浩瀚茫茫的大海之中,存在着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仙岛"那是天上的神仙,留恋人间生活,故在大海中挑选了一些风景优美的岛屿,并从天上带来各种仙草灵芝,在岛上栽培种植,久而久之,在各种仙草的润泽之下,岛上原有的土壤和草木,也都沾上了仙气,变得不凡起来,这些岛屿,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仙岛据说,仙岛上的一草一木皆可祛除百病,人若居于岛上,可以不食五谷而不饥,昼夜不眠而不倦,甚至可以长生不老
    当年,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就曾派了很多的术士,出海为他寻找长生不死药,结果有个别的人,去了从此就沓无音讯而那些回来复命的,又全部是无功而返之人
    那些失去音讯的人到底去了那里了?众说纷云,有人说是遇到了海难,让海龙王收去当差了。有的则说,那些人找到了仙岛,得到长生之术,自然就不会再回来给秦始皇差遣了
    当然。这些都是毫无根据地地传说。极可能是人们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编造出来地神话。但是。谁又能完全肯定这些神话都是凭空捏造地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地事物。并不等于它们就不会真实存在。正所谓:有无限地宇宙。就有无限地可能。我们对任何怪异地事物都可以抱怀疑态度。但是。也不能轻率地一概否定。对待神话传说也应当如此。
    言归正传。于仕把那块碧玉板翻过来。借着月色。看到上面正中雕刻着一朵娇艳地莲花。而在莲花地左右。分别还刻着一个篆体字:黎。镇。
    看到这个“黎”字。于仕就想起之前在海上看到地两次“彩船异象”。其中那艘最大地。曾出现过一名绝色女子地彩船。在它地诡杆之上。就有一面绣有“黎”字地大旗。不知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但仅凭眼前地这一个“黎”字。还不足以证明什么。
    于仕拿出一颗“镇阳石”。扔入洞中。然后侧耳细听。这一招。便是“投石问路”。
    啪!咕碌石子一直向下滚动。声音久久不止。可以听出。石子大概是顺着盘旋地龙身向下滚动。而且这个洞是很深很深地
    不出于仕所料。这条巨龙地龙身真是空心地。也就是说。龙身里很可能有一条通道。它通向那里呢?最有可能地就是地下玄宫。它就是通向地下玄宫地第二条通道。虽然大型地墓葬都是“陵无二道”。但对这个建在孤岛之中地神秘皇陵。也不能完全按常理来分析。
    这条巨龙腾地而起,势欲冲天,明显是寓意帝王身后飞升的。可见皇陵的主人,并不认为自已一死万事空,他(她)觉得,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更加辉煌的起点。
    于仕认为,龙口中的这个洞,就是特意留给陵主灵魂飞升的通道,所以,它不仅可以通向地宫,甚至还可能直通陵主的棺椁。想到这里,于仕就按捺不住的兴奋起来。
    好了,现在摆在于仕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下去,还是不下去。就算是天底下最有好奇心,最不怕死的人(不是指于仕喔),这时都得静下心来,好生拈量一番。
    下去,实在凶险难料,说是九死一生也毫不过份。这洞不仅很黑暗很狭窄,而且深不可测。下去了,要是半道遇上什么危险,根本就没有多少应变的余地,几乎只有无奈受死的份儿。就算在通道中没遇到危险,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万一到了下面才发现,通道已经被堵住,或有个石门什么的挡住了去路,那麻烦可就大了。这通道下去容易上来难,弄不好会被困死在里面。
    那不下去?几乎可以肯定,除此就再没有任何进入地宫的法子了。那样,就永远不会知道这座神秘皇陵的最终秘密,也更别提救无忧岛的岛民了。于仕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就这么灰溜溜的“全身而退”?他岂能甘心!
    还是要下去!稍作考虑之后,于仕便下定了决心:不入虎**,蔫得虎子?咱来这里可不是为了看风景的,那有一点险都不用冒的道理?老是瞻前顾后,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在下去之前,于仕又去看了看倒伏在宝盖上的无头大汉,见它的断颈流出了一大滩黑水,弄得腥乎乎的。它的身体,已经基本不动了,但再仔细看,原来它的手指还在微微的皽动着,而且,当于仕靠近它之后,这种皽动又马上激烈了许多。毫无疑问,只要可以,它马上就会跳起来杀于仕。
    见此情景,于仕不禁心头一澟:真是可怕,它都变成腐尸了,还念念不忘的要杀我,真是“邪元”未尽,杀心不死。
    当然,更可怕的,是在背后操纵着这些杀人工具的神秘势力,现在根本无法想象,它到底有多么邪恶,多么恐怖。
    于仕本想把无头大汉的长刀带上,以作防身之用。但转念一想,这无头大汉生前是一名武士,武士讲究人刀合一,若夺走其刀,那就是对它最大的侮辱了,武士可杀,但不可辱。想到这,于仕拿起长刀,郑重的把它放在了无头大汉的身上,然后才转身走进龙口。
    那洞口有三尺多见方,足可以容下一个人。于仕先用双手撑住洞沿,再用双脚顶住洞壁,然后一点一点的往下移。下了几步,双手就再不能撑着洞沿,而必须按着洞壁了,好家伙,这洞壁滑的就跟抺了一层油似的,于仕咬紧牙关撑了一会,终于撑不住了,手脚一滑,人就直往下掉,好在,双脚很快就着了硬地,不过人却停不下来,而是顺着通道快速下滑。没办法,于仕就干脆整个人躺在洞壁上,任由自已下滑。
    这条通道的入口是方的,而里面是圆的,它和龙身一样,是盘旋着向下的。要说它的形状,搁在今天就非常好形容,它很象游乐园里常有的那种旋转滑梯,只不过要论其惊险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为通道里全是滑溜溜的石壁,倾斜度又非常之大,再借着惯性,身体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于仕都听到耳边响起风声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由身体下滑,听天由命了。
    通道里黑得不见五指,眼睛什么都看不到,就算于仕胆大包天,也不禁心里发毛:前面可千万别有什么挡道的东西,不然非撞个筋断骨碎不可。
    在盘旋着向下滑了好几大圈之后,通道突然变直了,但还是一直倾斜着向下,只是斜度较之前稍缓,于仕知道,自已已经身在地下了。
    随着通道的倾斜度渐渐变缓,于仕也终于可以用自身的力量控制一下下滑的速度了,他伸出双手,不停的用力拍打着洞壁,以此来减慢下滑的速度,不过洞壁实在太滑溜,这样做只可以减一下速,并不能让自已完全停下来。但好歹能控制一下了,于仕的心也安稳许多。
    这条通道真是够长的,虽然于仕一直身处极度的黑暗之中,距离感变得十分模糊,但还可以大约估计到,自已已经滑出了一里之外了。于仕心想:真是要谢天谢地谢祖宗啊,这一路上居然没遇到任何的麻烦。
    就这么一直向下滑着突然,于仕感到身下无物,原来自已已经滑到了空中,他的心也跟着一下悬了起来:不妙啊,下面别有什么尖刀毒箭等着我才好!
    正想着,轰!于仕的小腿撞到了一个很大的硬物,疼得他直咧嘴。幸亏之前一直用手减速,所以下滑的冲力不算太大,所以这一撞只是疼而已,还未至于伤到筋骨。撞到硬物之后,于仕又被反弹,身体继续下落,他连忙在空中调整姿势,力求以最稳妥的方式着地。老实说,现在离地面还有多高,下面有没有什么要命的玩意在等着,他一概不知,知道也没有用,这下是生是死,是吉是凶,就只能任由老天爷安排了。
    只一眨眼工夫,于仕的双脚就已经着了地,原来他离地面一点都不高,更幸运的是,地面好象也没有机关。
    在这个深埋于地下的空间里,周围都是绝对的黑暗,根本不知道身处的空间有多大,有多高,是个啥情况。如果没有发光之物,人就等于是个瞎子。幸好,于仕还有几根油烛,他马上拿出一根,点着,这才看到,自已身在一个巨大的石雕宝莲台之下,不用说,刚才自已撞到的,就是这个宝莲台了。宝莲台有一丈多高,直径则约有两三丈,工艺十分精美,大气。再到周围看看,发现这是一间有七八丈见方的石室。在通道口所在的那面墙壁上,有两扇大石门,紧闭,弄了弄,不太沉,应该是能开的,先不管。而石室的地面,就只有一个宝莲台,除此别无它物。由于烛光太弱,室顶的情况就无法看到了。
    再说石室的四面墙壁,在离地约半丈以上开始,都画着彩色的壁画,其中与通道相对的那面墙壁,画着一幅巨大的人物立像,由于人像太高,无法见得面容,但从它衣饰上的五爪龙纹可以断定,此人是帝皇无疑。在这幅帝皇像左右的两面墙壁上,画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场景,什么文臣办案,武将练兵,百姓耕织,寺庙祭祀等等,总之一派安定繁荣,强盛富足之景吧。之所以画这些壁画,无非就是为了显示这位帝皇生前的丰功伟绩而已,其潜台词就是:上天啊,这样的好皇帝,死了也不能歇着,应该升仙成佛。
    最后一面墙壁,也就是与“圣像”相对,有通道口的那面墙壁,上面画的全部是日月星辰和详云之类的自然景观,没有出现人物。
    于仕在石室走了一遍,发现到一些异常,那就是墙壁上的油彩有些断裂,剥落。本来这没什么奇怪的,但于仕发现,油彩剥落的原因并非壁画古旧,而是因为墙壁发生了(物理)变化,若细看,可见到墙壁上有很多大小不一,光滑自然的坑洼。甚至,连地面也同样有这种现象。还有,于仕仔细检查过那座宝莲台,也发现它在整体上有点不规则的变形和扭曲。虽然,以上的这些情况都不算太明显,但这里是皇陵啊,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劣质产品”?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石室的墙壁和地面,原本都是平滑的,但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变化。
    这让于仕想起,之前在高塔内见到的佛像突然“变脸”的情况。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些石料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变化呢?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建造这间石室,以及那座宝莲台材料了,它们同样都是地面建筑所用的那种“黄玉”,借着烛光,可以看到“黄玉”里面有液体状的物质在不停的翻滚流动,就象是有生命的一样。
    而不同的是,地面建筑所用的“黄玉”,多数是一块块人工切割而成的玉砖,而这间石室和那个宝莲台,好象是把一块巨大的“黄玉”挖空了而造成。因为石室的地面与莲台是一体的,两者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而石室的四面墙壁和地面,也可以明显看出是同一个整体。于仕的脑里马上就蹦出了一个猜想:莫非,皇陵的地宫原本是一个巨大的“黄玉”矿脉?当年建陵的工匠把“黄玉”矿挖空了做地宫,然后把挖出的“黄玉”制成玉砖,用来建造地面的宫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构思堪称绝妙。
    现在还要检查的地方,就剩下宝莲台的台面了,于仕一手拿着油烛,一手攀着莲瓣,爬上了莲台。
    上去之后,他首先就看到,在莲台的中央位置,有一个方洞,洞口还泛着很淡很谈的青光。石室太黑,这点青光自然就格外的显眼。于仕走到洞前,见这个洞大约有三尺见方,边沿光滑,但形状并不规则,象方又类似于圆。再往下一瞧,很深,光靠眼睛很难准确估计到它的深度,洞底绿莹莹的,那些青光水似的不停流动着。
    于仕对着洞口仔细闻了闻:清清凉凉,微带点腥味儿。果然没错,和之前在龙口喷出的青气是同一个味儿,但这里的青气可能浓度较小,闻了之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看来,龙口喷出的青气,应该就来自眼前这个方洞。
    再说莲台的台面,整个都不太平整,很有些坑洼坑洼。它还有个特点:整体来看,平台周围一圈,都向着洞口呈很轻微的漏斗状下陷。就好象方洞把莲台的一些石质吸了进去似的。
    其实,于仕也正是这么猜测,他认为,莲台本来应该是平的,的确是这个方洞,把莲台的石质吸了进去。
    这个方洞有什么名堂呢?它会不会就是皇陵的核心正**——金井?如果这个洞真是金井的话,宝莲台就必定是安放棺椁的宝床了。以莲台为宝床,这与皇帝身后飞升的概念是十分相符的。
    既然说这是宝床,那为什么不见棺椁呢?其实,这早在于仕的意料之中,从“迎君崖”顶没完工的巨型跪像,到方城里的无字石碑,都已经表明,这座皇陵并未完工,它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被迫半途而废,这应该是一座“弃陵”
    于仕静静思考着,室内无声。
    扑通扑通
    突然,于仕隐约听到,方洞里好象有血脉的跳动声。
    那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声音,于仕只是无意中听到,开始还以为是错觉,但仔细再听,的确是真的。他一惊,难道下面还有什么生命存在?
    于仕反复观察洞底,都只能见到青光流动。他于是趴下,把耳朵贴着台面。
    扑通扑通
    没错,和人的血脉跳动之声十分相似。
    下面真有什么怪物吗?该不会就是皇帝老儿他本人吧?于仕的好奇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
    但光在莲台上转,任你怎么看,怎么听,都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那下洞里去查查?呵,就算于仕再不怕死,也不至于拿自已的小命来这样玩儿。
    想来想去,于仕想出了一个近乎于恶作剧的办法,他拿出一颗“镇阳石”,上弹弓,拉尽,对着洞里弹射下去。
    扑!感觉就象打在了软软绵绵的被子上。
    打完石子,于仕就站在洞口旁静待下面的反应。
    过了一会,澎!一大股强劲的青气从洞里喷射而出,其掀起的气浪,竟把于仕推得不由自主后退了两步。这股青气一直冲到室顶,把整个石室都撞得为之一震。
    这股青气喷发之后,很快就在空中弥散干净,石室又恢复了漆黑,但它不再安静,于仕听到脚下响起一片细微的“咕噜”声,并感觉到有些“东西”正缓慢的向着洞口流去,这些“东西”应该就是莲台的石质,那个洞口又在吸石了,甚至,于仕感到自已也被慢慢的往那洞口扯。
    于仕慌忙跳下莲台,这下他可清楚了,洞里有什么怪物且不说,但自已招惹不起那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间石室多留无益,于仕决定到别的地方继续探查,前面说过,在通道口所在的墙壁上,有两扇石门,当时弄了弄,觉得是能开的。
    于仕点着油烛,来到门前。这是两扇外推内拉式的石门,门上没把,要把它弄开,就只能蹲下把手伸进门底与地面的空隙,一点一点的往后拉,幸亏这石门不算厚重,拉了几下,就把石门弄开了一条缝,接下来就好办了,只需伸手进门缝把门拉开就行。
    于仕轻轻把门拉开,只见门外同样是漆黑一片,眼中除了黑,就什么都没有。出于小心,于仕在出去之前把油烛弄灭,然后竖起耳朵听了一会,觉得外面没动静,才向外迈出了第一步,谁知他刚走出了石门,呼!呼!左右两边,各有一股劲风迎面扑来,是刀气!于仕反应奇快,双脚立定,腰背猛一后仰,整个上身几乎躺平,才躲过了这两刀的攻击。他此时也来不及想什么了,紧接着一个翻身,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又退回到石室之内。
    突然遭袭,让于仕甚为狼狈,他赶紧退到与石门相对的那面墙壁上,再以最快的速度点着了油烛,双眼紧紧盯着那道半开着的门。
    鼻尖好象有点湿,伸手一摸,还有点疼,是血。于仕心中一寒:刚才那下如果躲得慢一点的话,以后就要落个“无鼻见人”了。
    这时,油烛的火苖猛抖了一下,有三条人影闪进了石室,它们身材高大,头戴宽沿大帽,手执一把长刀。是些什么人,就不用再介绍了吧。
    这些家伙非阳非阴,既无人的气息,又无阴物的邪气,只要在外面静立不动,于仕是无法感应到它们的存在的。最要命的是,这些家伙个个都是顶尖高手,一对一尚且不敢言必胜,现在一对三,机会实在渺茫。这个“机会”,指的不是获胜的机会,而是逃生的机会。
    三条大汉向着于仕步步迫近,于仕把油烛放在地上,提起竹剑也迎了上去,他不想在油烛旁边打斗,因为那样油烛马上就会被弄灭,那些无头大汉当然不是靠视觉来攻击目标,有光没光对它们毫无影响,但对于仕而言,如果没烛光照着,就等于瞎了眼,那是要吃大亏的。
    那三条大汉一刻也不耽搁,上来就举刀向于仕发起攻击。对方三把长刀,于仕一把竹剑,自然没有任何反击的份儿,虽然明知对方的弱点是断颈,但有什么用?那里有机会让你刺?
    三条大汉把三把长刀舞得是风吹不透水泼不进,于仕整个人被包围在凌厉的刀气之中,也算他厉害,上下躲闪左右腾挪,硬是不让这三条大汉伤到他一根毫毛。虽然如此,于仕的心却越来越焦急:只有躲闪,无法反击,这样下去岂是办法?
    石室之内身影迅猛刀风强劲,那点可怜的烛光,被弄得摇摇曳曳,忽明忽暗。不消一会,于仕眼前突然一黑,烛火被吹灭了。那三条大汉的身影,也随之消失在极度的黑暗之中,于仕只觉得强劲的刀气从各个方向袭来,根本不容他有半瞬喘息的机会。没办法,他只能咬牙坚持,全凭着感觉去躲闪长刀的攻击。才一会功夫,于仕已经汗流浃背,手忙脚乱。动作稍慢,后背就马上挨了一下,衣服被划了一大口子,皮肤还刺刺的痛。
    完了,完了,看来这回真的要栽了!于仕心想。
    就在命悬一线,几近绝望的时候,于仕突然想起,石室里有一处地方是有光的,那就是莲台的台面!虽然那里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地方,但总比在下面黑灯瞎火的被砍死强。
    于仕一边躲闪一边找机会退到莲台之下,抓住一片莲瓣借力就往上跃,他才刚跃起,**下面就已经三刀齐落,砰!莲台被砍的碎石纷飞,火星四溅。
    好险!于仕赶紧手脚并用,飞快的爬上莲台的台面。上了莲台,于仕看到那个洞口还泛着淡淡的青光,他已经久处黑暗了,借着这么一点儿的光线,就能看到整个莲台,
    再说那三条大汉,也紧随着爬上了莲台,双方马上又展开激斗。这回虽然看得见对手的身影,但毕竟是以一敌三,于仕还是处于绝对的下风,如果不能找到破敌或逃生之法的话,成为刀下之鬼也只是时间问题。
    绝不能再这么纠缠下去了,必须想办法逃出去!感到越来越吃力的于仕,终于被迫决定突围。虽然石室外面的环境有可能比这里更坏,但眼下也只能这么办了。
    于仕抖擞精神,奋力抵抗,想找机会冲出对手的包围圈。但奈何,他一心逃命却始终难以突围。那三条大汉,好象看穿了于仕的心思似的,总是死死封住他的出路,任凭于仕左冲右突,都总有一道长刀形成的坚壁挡在面前,让他难以前进半步。反倒是因为冲得太狠,几次差点挨了刀,实在是生死一线间。
    正是硬拼不行,逃生也不行。此时此刻,似乎除了等死,于仕就再无它路了。
    也算于仕命不该绝吧,眼看快撑不住的时候,于仕竟感觉到三条大汉的动作开始显得有点僵硬,脚步和出手也好象越来越慢,这让他压力骤减。怪了,怎么会这样呢?仔细观察之下,他终于发现,那三条大汉的脚底,都冒出一层青光,而冒出的青光,通过莲台的石面,不断流向那个洞口。
    是那个洞!它在吸走大汉身上的青气!怎么突然会这样呢?于仕大惑不解。
    无头大汉身上的青气不断外泄,渐渐就变成了僵尸,虽然还会不停的攻击于仕,但它们行动起来僵硬缓慢,与之前的迅猛灵活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对于仕已经不构成任何威胁了。于仕之前被它们打得惨兮惨兮的,早就窝了一大肚子的恶气,这下可好,终于等到发泄的机会了!
    咣!咣!咣!于仕狠狠的连续飞起三脚,把无头大汉的“铁筒大帽”全部踢飞,然后举起竹剑,扑!扑!扑!把三个无头大汉的断颈都深深的扎了个遍。无头大汉的断颈被竹剑扎过之后,都丝丝的直冒黑气,等到黑气泄尽,便一个个扑通伏地,彻底变回一具死翘翘的尸体。于仕把无头大汉的长刀一一捡起来看,发现除了都刻有“羽林卫”之处,还分别刻有不同的数字:三十八,六十七,九十一。
    呼
    于仕看着那个洞口,抺抺爬满汗珠的额头,长长舒了口气,心想:我这条小命,总算是没丢成。真想不到啊,竟是这个怪洞救了我一命。
    诚然,若非这个怪洞及时吸走无头大汉身上的青气,于仕这趟必死无疑。想到此,于仕不由对着洞口俯身一拜。